[实用新型]一种用于黄龙病检测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491635.4 | 申请日: | 2019-04-12 |
公开(公告)号: | CN21003762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07 |
发明(设计)人: | 邓正安;邓方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邓正安;邓方坤;江西新龙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1/78 | 分类号: | G01N21/78;G01N1/28 |
代理公司: | 32234 苏州广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汉钦 |
地址: | 336000 江西***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活塞 检测 滴液腔 活塞杆 储液容器 伸入 试纸 砂纸 本实用新型 限位部件 滴液管 按钮 滴加 叶片 检测对象 经济实用 摩擦叶片 砂纸表面 叶肉组织 侧壁 附着 耐水 凸起 相贴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黄龙病检测的装置,包括试纸和检测部件,试纸为表面有凸起的耐水试纸,检测部件包括检测容器和滴加部件,滴加部件包括按钮、限位部件、活塞杆、活塞、滴液腔、滴液管和储液容器,活塞杆的一端与按钮相连,另一端与活塞相连,限位部件套于活塞杆上且,活塞杆和活塞伸入到滴液腔中,活塞与滴液腔的侧壁相贴设置,储液容器与滴液腔连接,滴液管一端伸入到储液容器中,另一端伸入到检测容器中。通过上述方式,本实用新型利用砂纸作为载体,通过摩擦叶片将检测对象的叶片的叶肉组织刮下来附着在砂纸表面,再对该砂纸进行检测,而不用叶片进行检测,这种方法更为经济实用,而且速度更快,效率更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植物病害检测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黄龙病检测的装置。
背景技术
黄龙病又称为柑橘黄化病,是一种范围极广、危害极大的病害。黄龙病的致病菌为一种柑橘特殊寄生的韧皮细菌,该细菌侵染柑橘的韧皮部和根系,造成树体衰弱、死亡。黄龙病通常发病期较长,为1-3年。染病后的柑橘树,叶片产生斑驳的黄色,而且不结果或者结果为劣果。
单从柑橘树的叶片发黄并不能准确的判断黄龙病,因为柑橘缺少营养元素,受到线虫侵染或者发生柑橘衰退病都可能造成叶片发黄。如果单纯的依靠叶片发黄来判断黄龙病,常常造成误判。另外一方面,要判断黄龙病的发病程度也无法单纯的通过观察叶片的黄色来确定。因为黄龙病的发病程度和树体菌落的数量多少以及柑橘树体的生理状态相关,而叶片黄色程度的深浅并不与这些因素线性相关。
对于这些技术上的难题,有很多学者进行研究,包括一些专利。如专利CN205861561U“一种便携式的芦柑黄龙病检测装置”采用红外线摄像装置来检测黄龙病的发病程度,其准确性存在疑问。CN201410744410.7 “一种柑桔黄龙病防控药剂的快速筛选方法”采用PCR的方法检测。虽然准确性高,但是并不是一种可以在田间大规模应用的方法。CN201310244391.7 “一种柑橘黄龙病快速诊断方法”和专利CN201410326822.9 “一种柑橘黄龙病快速检测方法”提供了一种快速的黄龙病检测方法,但是操作较为复杂,方法首先采集疑似有黄龙病的叶片用砂纸打磨表面,然后把叶片放入脱叶绿素的溶液,然后再加入检测淀粉的显色液进行显色。这些步骤繁琐,包括额外的将叶片冷冻处理,而且每个步骤的耗时都很长,消耗的试剂也很多。不适合在田间快速使用,而且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黄龙病检测的装置,该装置简便快捷,具有实用性和经济性,适用于田间对黄龙病的快速检测。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用于黄龙病检测的装置,包括试纸和检测部件,所述试纸为表面有凸起的耐水试纸,所述检测部件包括检测容器和滴加部件,所述滴加部件包括按钮、限位部件、活塞杆、活塞、滴液腔、滴液管和储液容器,所述活塞杆的一端与所述按钮相连,另一端与所述活塞相连,所述限位部件套于所述活塞杆上且位于所述按钮和所述滴液腔之间,所述活塞杆和所述活塞伸入到所述滴液腔中,所述活塞与所述滴液腔的侧壁相贴设置,所述储液容器位于所述滴液腔的下部且与所述滴液腔连接,所述滴液管一端伸入到所述储液容器中,另一端伸入到所述检测容器中,所述试纸在检测时位于所述检测容器中。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试纸为一面有磨砂的长条状耐水砂纸。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检测容器为顶部有开口且能封闭的透明容器。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检测容器为透明塑料自封袋。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限位部件为固定弹簧。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弹簧的一端是固定在所述滴液腔的顶部边缘上的。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用于黄龙病检测的装置还包括摄像头,所述摄像头位于所述检测容器的周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邓正安;邓方坤;江西新龙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邓正安;邓方坤;江西新龙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49163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检测水体中氮磷含量的微流控芯片
- 下一篇:一种便携式免疫分析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