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曲轴箱通风系统用单向阀集成加热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487043.5 | 申请日: | 2019-04-11 |
公开(公告)号: | CN21010594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21 |
发明(设计)人: | 李菁雨 | 申请(专利权)人: | 一汽轿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M13/00 | 分类号: | F01M13/00 |
代理公司: | 长春市四环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22103 | 代理人: | 张建成 |
地址: | 130000 吉林***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曲轴 通风 系统 单向阀 集成 加热器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曲轴箱通风系统用单向阀集成加热器装置,包括单向阀上壳体、膜片、集成壳体、加热器组件及导热铝管;单向阀上壳体提供与曲轴箱通风管路装配用的管口;膜片用于调节曲轴箱通风气体流阻参数;加热器组件实现通电加热功能;导热铝管传导加热器组件产生的热量,实现对曲轴箱通风气体加热作用。本实用新型通过对曲轴箱通风气体加热,提升气体温度,有效地解决曲轴箱通风系统中管路及单向阀结冰堵塞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曲轴箱通风系统部件,特别涉及一种曲轴箱通风系统用单向阀集成加热器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乘用车为符合《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六阶段)》国家法规中对曲轴箱污染物的排放要求,即不允许发动机曲轴箱通风系统有任何污染物排入大气,需要合理设计发动机曲轴箱通风系统。在搭载涡轮增压发动机的乘用车中,由于受到动力总成平台化、整车机舱布置等因素影响,整车在高寒环境行驶工况下,发动机曲轴箱通风系统存在高负荷曲轴箱通风管路及单向阀结冰后堵塞,以使发动机曲轴箱内压力过高,从而引起机油尺弹出、密封油封外翻、机油渗漏等不良问题,最终导致曲轴箱污染物排放到大气中,无法满足上述国家排放法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曲轴箱通风系统用单向阀集成加热器装置。
本实用新型包括有单向阀上壳体、集成壳体、单向阀下壳体结构、加热器组件封装结构、加热器组件、插接头、正极端子、正极弹簧、导向套、电极板、PTC加热元件、导热块、负极弹簧、负极端子、膜片和导热铝管;单向阀上壳体与单向阀下壳体结构之间焊接连接,插接头与加热器组件封装结构之间焊接连接,插接头与正极端子和负极端子之间以嵌件注塑工艺连接,导热铝管与加热器组件封装结构之间以嵌件注塑工艺连接;膜片装配至单向阀上壳体与单向阀下壳体结构之间;加热器组件中各构成件采用装配工艺按次序装配至加热器组件封装结构内,导向套、电极板和PTC加热元件依次叠放至导热块表面,且电极板和PTC加热元件装配至导向套对应的孔位中,正极弹簧和负极弹簧装配至导向套对应的孔位中,且一侧分别与正极端子和负极端子接触,另一侧分别与电极板和导热块接触。
单向阀上壳体提供与曲轴箱通风管路装配用的管口,管口形式可以分为胶管夹箍形式与快插接头形式;膜片,用于调节曲轴箱通风气体流阻参数;集成壳体,集成了单向阀下壳体结构及加热器组件封装结构,其中单向阀下壳体结构用于优化曲轴箱通风气体出口流动状态,加热器组件封装结构用于封装加热器组件,以满足电气元件防护等级要求;加热器组件,由插接头、正极端子、负极端子、正极弹簧、负极弹簧、导向套、电极板、PTC加热元件、导热块构成,实现通电加热功能;导热铝管,传导加热器组件产生的热量,实现对曲轴箱通风气体加热作用。
焊接工艺方法可以为热板焊接、旋转焊接、振动摩擦焊接、激光焊接等;插接头与正极端子和负极端子之间、导热铝管与集成壳体的加热器组件封装结构之间,均采用嵌件注塑的工艺进行连接;膜片通过装配工艺装配至单向阀上壳体与集成壳体的单向阀下壳体结构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
当涡轮增压发动机工作在高负荷工况时,曲轴箱通风气体通过高负荷曲轴箱通风管路从单向阀上壳体管口流入,经膜片后进入集成壳体的单向阀下壳体结构内,最终通过导热铝管流出。该单向阀集成加热器装置插接头处通电后,电流按顺序依次流经正极端子、正极弹簧、电极板、PTC加热元件、导热块、负极弹簧、负极端子,与供电电源构成电流闭合回路。在电流热效应的作用下,PTC加热元件的表面温度在短时间内得以迅速提升,产生的热量通过接触热传递及热辐射方式经导热块传递至集成壳体的加热器组件封装结构表面,再传递至内嵌到其中的导热铝管,导热铝管对流经其长度范围内的高负荷曲轴箱通风气体以对流传热及热辐射的方式加热气体,提升气体温度。PTC加热元件为热敏电阻形式,其电阻值随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后而急剧增加,至使电流回路趋于断路状态时,加热效率变得极低,PTC加热元件温度不再继续上升,从而防止因温度无限升高引起的热害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一汽轿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一汽轿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48704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