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非对称型陶瓷纤维滤管有效
申请号: | 201920481810.1 | 申请日: | 2019-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21007908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18 |
发明(设计)人: | 杨家奎;吴飞;郭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合意环保科技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46/24 | 分类号: | B01D46/24 |
代理公司: | 合肥昊晟德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53 | 代理人: | 王林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肥市包***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对称 陶瓷纤维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非对称型陶瓷纤维滤管,所述非对称型陶瓷纤维滤管为内部设置有流通腔体的管状结构,所述非对称型陶瓷纤维滤管两端分别为开口端和闭合端,所述非对称型陶瓷纤维滤管从所述开口端向所述闭合端方向依次设置有法兰部、加强部和过滤部,所述法兰部与过滤装置配合连接,所述加强部的管壁厚度大于所述过滤部的管壁厚度;本实用新型所述非对称型陶瓷纤维滤管的结构设计,使所述滤管过滤高温烟气时耐受热震和反吹气流冲击,提高使用寿命和过滤精度,并使清灰再生容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过滤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非对称型陶瓷纤维滤管。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力工业大多是以火力燃煤来发电,其中烟气如何净化成为突出问题。传统的除尘方式一般为湿法除尘,易造成大量资源的浪费;布袋式除尘器难以承受废气的高温,也很难广泛应用;静电除尘又存在一次性投入大且占地面积也大,还要考虑到绝缘等的问题。而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技术关键是对含硫煤气进行高温过滤净化,这样既可以充分利用高温煤气的热来提高发电效率以此来降低成本,又可以满足环保的要求。其中高温气体除尘技术又是高温煤气净化的重中之重。想要除去高温煤气中的粉尘就必须要求所用过滤管的材料能抗高温(500~900℃)、高压(1.0~3.0MPa),能够耐腐蚀以及承受脉冲反吹时由于温度突变而引起的热应力变化。
在上述条件的影响下,陶瓷纤维滤管由于其耐高温、抗腐蚀、机械强度高、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可广泛运用在冶金、石化、煤化工、硅酸盐、垃圾焚烧等行业的高温烟气净化。
现有的陶瓷纤维过滤管的制备方法,均为陶瓷短纤维加粘合剂真空成型而成。在通过反吹气流清灰时,由于反吹气流冲击较大以及高温的工作环境,在陶瓷纤维过滤管连接位置处易产生断裂等问题,降低使用寿命。
鉴于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创作者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和实践终于获得了本实用新型。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在于,提供一种非对称型陶瓷纤维滤管,所述非对称型陶瓷纤维滤管为内部设置有流通腔体的管状结构,所述非对称型陶瓷纤维滤管两端分别为开口端和闭合端,所述非对称型陶瓷纤维滤管从所述开口端向所述闭合端方向依次设置有法兰部、加强部和过滤部,所述法兰部与过滤装置配合连接,所述加强部的管壁厚度大于所述过滤部的管壁厚度。
较佳的,所述非对称型陶瓷纤维滤管从内向外依次设置有载体和分离膜,所述分离膜套设于所述载体外部,所述载体上设置有内过滤孔,所述分离膜设置有外过滤孔,所述流通腔体依次通过所述内过滤孔和所述外过滤孔与外界连通,所述内过滤孔直径大于所述外过滤孔直径。
较佳的,所述载体包括具有所述流通腔体的第一内层和套设于所述第一内层外部的第二内层,所述第一内层和所述第二内层之间还设置有加强层。
较佳的,所述加强部的管壁厚度比所述过滤部的管壁厚度增大5mm~20mm,所述加强部长度设置为10mm~100mm。
较佳的,所述过滤部位置上的所述第一内层管壁厚度设置为5mm~20mm,所述第二内层的厚度设置为0.2mm~2mm;所述加强层的厚度设置为0.2mm~1mm,所述分离膜的厚度设置为2mm~5mm。
较佳的,所述内过滤孔的孔径设置为50μm~100μm,所述外过滤孔的孔径设置为1μm~20μm。
较佳的,所述加强层采用增强高硅氧或陶瓷纤维材质的纱网。
较佳的,所述第一内层、所述第二内层、所述分离膜均采用陶瓷短纤维。
较佳的,所述流通腔体包括入口段、收缩段、喉段和扩散段,所述入口段设置于所述开口端位置,所述收缩段设置于所述入口段和所述喉段之间,所述收缩段和所述扩散段分别设置于所述喉段的上下两端,所述喉段内径小于所述入口段内径,从所述入口段向所述喉段方向所述收缩段的内径逐渐减小,从所述入口段向所述喉段方向所述扩散段的内径逐渐增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合意环保科技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合肥合意环保科技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48181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