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放射性物质运输容器吊耳及配套吊具有效
申请号: | 201920470922.7 | 申请日: | 2019-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96578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19 |
发明(设计)人: | 吴红伟;汪海;戴钰冰;孙胜;童明炎;江丽娟;张帅;张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
主分类号: | G21F5/14 | 分类号: | G21F5/14;B66C1/66 |
代理公司: | 51220 成都行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熊曦<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国 |
地址: | 610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吊具 吊杆 转轴 吊具横梁 吊耳 运输容器 连接头 球面卡 圆螺母 耳轴 焊接 本实用新型 放射性物质 钢丝绳结构 圆周外表面 吊杆结构 吊环连接 高安全性 内部设置 清洗去污 易操作性 安装孔 半圆槽 加强板 圆柱状 外壁 吊环 穿过 配套 配合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放射性物质运输容器吊耳及配套吊具,吊耳为圆柱状耳轴结构,通过加强板焊接安装于运输容器外壁,且耳轴圆周外表面设置有半圆槽;吊具包括吊具头、吊具横梁、吊具转轴、球面卡套、圆螺母、吊杆、吊环;吊具横梁的上部焊接安装有吊具头;吊具横梁两侧各安装有一个吊具转轴,吊具转轴在吊具横梁两侧的安装孔内可自由转动,吊具转轴内部设置一通孔以安装吊杆;吊杆上部穿过吊具转轴安装有球面卡套,并采用圆螺母进行固定,吊杆下部为矩形连接头,吊杆通过矩形连接头与吊环连接。使吊具与吊耳的配合方便、顺畅,使其具有钢丝绳结构的易操作性和高安全性,同时又具有吊杆结构易于清洗去污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放射性物质运输容器吊耳及配套吊具,具体涉及一种需要水下起吊操作的放射性物质运输容器吊耳及配套吊具。
背景技术
对反应堆内某些高放射性物质(如乏燃料、辐照监督管等)进行转运,需要在水下装入特定的运输容器,再采用专用的吊具配合运输容器吊耳对运输容器进行水下起吊。
目前该类吊具通常采用钢丝绳结构或吊杆结构,二者均具有各自的优点,但同时均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
对于钢丝绳结构,由于钢丝绳具有较大的柔性和较高的强度,使吊具对运输容器吊耳具有自适应的功能,操作方便,并且吊具安全性较高,但钢丝绳结构内部容易吸水和藏污纳垢,容易造成放射性粘污,且不便于清洗去污,会增加操作人员受照射剂量。
对于吊杆结构,其优点是吊杆表面光滑不易集水且易于清洗去污,但吊杆不具有柔性,同时吊杆与吊具横轴之间通常为刚性连接,使吊杆只能跟随吊具横轴在竖直平面摆动而不能在其他方向摆动,也不能自由转动。由于加工误差和安装误差,运输容器的两个吊耳可能不严格位于一条直线上,或者吊具的两根吊杆可能不在同一平面内。起吊操作时吊具与运输容器吊耳可能难以配合到位,造成操作不便,甚至可能会引起吊杆变形,对吊具的某些部位造成应力集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
综上所述,本申请发明人在实现本申请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过程中,发现上述技术至少存在如下技术问题:
在现有技术中,现有的水下起吊操作的放射性物质运输容器吊具及其吊运方式存在容易造成放射性粘污,或不便于操作,存在安全风险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需要水下起吊操作的放射性物质运输容器吊耳及配套吊具,解决了现有的水下起吊操作的放射性物质运输容器吊具及其吊运方式存在容易造成放射性粘污,或不便于操作,存在安全风险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需要水下起吊操作的放射性物质容器吊耳及配套吊具,使吊具与吊耳的配合方便、顺畅,使其具有钢丝绳结构的易操作性和高安全性,同时又具有吊杆结构易于清洗去污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放射性物质运输容器吊耳及配套吊具,
吊耳为圆柱状耳轴结构,通过加强板焊接安装于运输容器外壁,且耳轴圆周外表面设置有半圆槽;吊具包括吊具头、吊具横梁、吊具转轴、球面卡套、圆螺母、吊杆、吊环;吊具横梁的上部焊接安装有吊具头;吊具横梁两侧各安装有一个吊具转轴,吊具转轴在吊具横梁两侧的安装孔内可自由转动,吊具转轴内部设置一通孔以安装吊杆;吊杆上部穿过吊具转轴安装有球面卡套,并采用圆螺母进行固定,吊杆下部为矩形连接头,吊杆通过矩形连接头与吊环连接。
优选的,吊具头顶部加工圆孔用于起吊操作,该圆孔两端设置圆角以减小接触应力。
优选的,吊具转轴内部的通孔上部为球形凹面,下部为一定角度的喇叭口,吊杆通过球面卡套与吊具转轴之间可实现球面接触,使吊杆可自由转动的同时,还能在各个方向均可发生一定角度的自由摆动,使吊杆对运输容器吊耳具有自适应的功能,配合顺畅、操作方便。
优选的,吊环为内部开孔的环形部件,吊环上部开槽作为连接槽,吊杆的矩形连接头伸入该连接槽进行焊接,以增加焊缝长度提高承载强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未经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47092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