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动充电设备插拔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0463132.6 | 申请日: | 2019-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96080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08 |
发明(设计)人: | 于劲松;张朋;邵晨;李羽辉;吕清峰;李轶明;李民培;董桂权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港中煤华能煤码头有限公司;天津吉秝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631 | 分类号: | H01R13/631;H01R24/00 |
代理公司: | 天津滨海科纬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11 | 代理人: | 杨慧玲 |
地址: | 300457 天津市滨***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充电端 基体部 固定座 限位部 本实用新型 插拔结构 自动充电 导向柱 套体部 插拔 插槽 充电 元器件损坏 插销 充电过程 导电元件 定位槽处 定位作用 过程稳定 上导向槽 双重导向 定位部 定位齿 固定部 插装 匹配 配合 | ||
本实用新型创造提供了一种自动充电设备插拔结构,包括待充电端和充电端;待充电端包括基座,基座朝向充电端一侧设有插槽;所述充电端包括固定座,在固定座朝向待充电端的一侧设有与插槽内导电元件匹配的插销;基座包括基体部和基体部上的限位部,所述固定座上设有插装在基体部外侧的套体部、以及与限位部形成定位作用的定位部;套体部对应基体部上的定位槽处设有定位齿;基体部对应固定部上导向槽位置设有导向柱。本实用新型创造通过限位部及导向柱的双重导向和定位,实现了待充电端设备与充电端设备即时插拔充电,不仅二者插拔过程稳定,并且,配合精度较高,充电过程中,即使设备受到一定的外力,也不至于导致元器件损坏。
技术领域
本发明创造属于自动充电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自动充电设备插拔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无线移动式设备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对于生产型企业,为了便于工艺布置或是实际的生产需要,也逐步采用无线连接的用电设备,但是,现有的设备充电结构复杂,在充电操作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操作不便,效率低下,亟需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创造旨在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出一种自动充电设备插拔结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创造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自动充电设备插拔结构,包括待充电端和充电端;所述待充电端包括基座,基座朝向充电端一侧设有插槽;所述充电端包括固定座,在固定座朝向待充电端的一侧设有与插槽内导电元件匹配的插销;所述基座包括基体部和基体部上的限位部,所述固定座上设有插装在基体部外侧的套体部、以及与限位部形成定位作用的定位部;所述套体部对应基体部上的定位槽处设有定位齿;所述基体部对应固定部上导向槽位置设有导向柱。
进一步,所述遮盖组件包括铰接设置的盖板,盖板内侧设有能与待充电端端面贴合的密封件。
进一步,所述定位齿由齿尖部分向齿根部分的横截面逐渐增大。
进一步,所述定位槽为敞口结构,其从槽底向开口部分的内腔横截面逐渐增大,与所述定位齿结构匹配。
进一步,所述导向柱为锥体形状,导向柱从根部向自由端一侧横截面直径逐渐减小。
进一步,所述导向槽为锥状结构,与所述导向柱匹配。
进一步,限位部朝向充电端一侧设有定位台,在定位台上设有缓冲垫。
进一步,所述基座上靠近定位部的位置设有斜切的引导面。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创造具有以下优势:
本发明创造通过限位部及导向柱的双重导向和定位,实现了待充电端设备与充电端设备即时插拔充电,不仅二者插拔过程稳定,并且,配合精度较高,充电过程中,即使设备受到一定的外力,也不至于导致元器件损坏,避免了危险情况发生。
附图说明
构成本发明创造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创造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创造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创造,并不构成对本发明创造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创造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创造中待充电端与充电端插装配合后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创造实施例中设有盖件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待充电端;2-充电端;3-基座;4-插槽;5-固定座;6-插销;7-基体部;8-限位部;9-套体部;10-定位部;11-定位齿;12-导向柱;13-盖件;14-引导面;15-缓冲垫。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港中煤华能煤码头有限公司;天津吉秝机电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天津港中煤华能煤码头有限公司;天津吉秝机电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46313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