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测试沥青路面极限排水强度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461201.X | 申请日: | 2019-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97073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29 |
发明(设计)人: | 廉向东;梁远禄;何兆益;邓祥明;赵志忠;施权君;吴飞富;谭邦宏;张从友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交通投资集团南宁高速公路运营有限公司;重庆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15/08 | 分类号: | G01N15/08 |
代理公司: | 50235 重庆乾乙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侯懋琪;侯春乐<国际申请>=<国际公布> |
地址: | 530022 广西壮族***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本实用新型 测试沥青 排水 流量计 万用表 技术效果 沥青路面 导电棒 支撑板 盖板 水箱 花洒 试件 水泵 测量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测试沥青路面极限排水强度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水箱、盖板、支撑板、流量计、万用表、两根导电棒、水泵和花洒;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是:提出了一种用于测试沥青路面极限排水强度的装置,该装置能测量出沥青路面试件的极限排水强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试验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测试沥青路面极限排水强度的装置。
背景技术
在研制新型沥青路面的过程中,需要对新型沥青路面的各项性能进行测试,其中,较为重要的测试项目就是渗透性能测试;根据现有理论可知,对于具备一定排水能力的沥青路面而言,若降雨强度小于沥青路面的排水能力,渗入沥青路面的雨水能够被及时排走,沥青路面表面不会出现表面径流,若降雨强度大于沥青路面的排水能力,渗入沥青路面的雨水会逐渐将沥青路面的孔隙全部填充,最终将导致沥青路面表面出现表面径流;表面径流会对行车安全造成影响,沥青路面排水能力越强,越能在较大降雨强度条件下不产生表面径流,因此,有必要对沥青路面的极限排水强度进行测试,而现有的测试装置无法对对沥青路面的极限排水强度进行测试。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背景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用于测试沥青路面极限排水强度的装置,其改进在于:所述装置包括水箱、盖板、支撑板、流量计、万用表、两根导电棒、水泵和花洒;
所述水箱上端开口,盖板将水箱的开口处覆盖;盖板上侧面上设置有转动支座、两根螺杆和支撑架;所述支撑板下侧面轴向的一端与转动支座转动连接,支撑板的转动平面与水平面垂直;两根螺杆分别位于支撑板横向的两侧,螺杆上设置有调节螺母,调节螺母位于支撑板的下侧,支撑板的转动轨迹与调节螺母干涉;支撑板的上侧面上设置有多个限位凸起,多个限位凸起所围区域形成安装区,沥青路面试件放置在安装区内;所述水泵设置在水箱内;所述支撑架的上端设置有延伸部,延伸部的外端位于支撑板上方,花洒与延伸部的外端连接,花洒的进水口通过管道与水泵的出水口连接;管道中部套接在支撑架上的支撑孔内;所述流量计设置在管道上靠近花洒的位置处;流量计和水泵之间的管道上设置有调节阀;所述导电棒设置在沥青路面试件的上侧面上,两根导电棒相互隔离;两根导电棒分别通过两根导线连接在万用表的两个检测端子上;所述盖板上设置有多个通孔。
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是:水箱内储存有水;试验前,先制作出尺寸与安装区尺寸匹配的沥青路面试件,然后通过调节螺母调节支撑板的倾斜角度,倾斜角度调节好后,将沥青路面试件放在安装区内(限位凸起能将沥青路面试件挡住,防止沥青路面试件滑动),然后将导电棒设置在沥青路面试件表面,此时,由于两根导电棒相互隔离,两根导电棒无法导通,然后启动万用表和水泵,水泵将水箱内的水泵入管道内并从花洒流出,从而模拟出降雨,花洒流出的水通过盖板上的通孔回流到水箱中;通过调节阀调节流量大小,使流量逐渐增大,当流量增大到一定程度时,沥青路面试件表面就会出现径流,径流出现后,两根导电棒就会被径流导通,根据万用表读数就能准确地确定径流是否已经形成,此时,根据流量计读数就能确定相应的流量数据;然后通过调节阀使流量降低至径流消失(即使两根导电棒无法导通),然后通过调节阀使流量增加至径流出现并获取相应的流量数据,通过多次测试,就能得到与径流出现时刻相对应的准确的流量数据,对流量数据作换算后,就能获得相应的降雨强度,从而确定出相应沥青路面试件的极限排水强度;
具体实施时,为了模拟出沥青路面的真实情况,可根据实际情况,用密封材料(如石蜡)将沥青路面试件的一些侧面密封,使水只能从沥青路面试件的特定侧面上渗出。
优选地,所述万用表设置在支撑架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是:提出了一种用于测试沥青路面极限排水强度的装置,该装置能测量出沥青路面试件的极限排水强度。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支撑板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交通投资集团南宁高速公路运营有限公司;重庆交通大学,未经广西交通投资集团南宁高速公路运营有限公司;重庆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46120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