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清疲劳驾驶监控专用镜头有效
申请号: | 201920459323.5 | 申请日: | 2019-04-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97462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06 |
发明(设计)人: | 宁小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桑诺普精密光学(昆山)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7/02 | 分类号: | G02B7/02;G02B1/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300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镜片 本实用新型 镜筒 镜头 物侧 强光 芯片保护玻璃 车内空间 红外镀膜 镜片结构 疲劳驾驶 依次排列 专用镜头 拍摄 暗光 成像 高清 鬼影 监控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高清疲劳驾驶监控专用镜头,包括第一镜片、第二镜片、第三镜片、第四镜片和第五镜片,所述第一镜片、第二镜片、第三镜片、第四镜片和第五镜片由物侧至成像侧依次排列在镜筒中,所述第一镜片朝向物侧的镜筒内侧安装有芯片保护玻璃。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镜片、第二镜片、第三镜片、第四镜片和第五镜片结构,解决了镜头在强光下拍摄时会产生鬼影、镜头无红外镀膜,在暗光环境下拍摄出的画面质量很差,不适合全天候使用和普通镜头体积大,而车内空间有限,安装不方便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疲劳驾驶预警系统镜头技术领域,具体为高清疲劳驾驶监控专用镜头。
背景技术
在汽车自动驾驶技术尚未完善之前,驾驶的主体依然是人;驾驶员持续驾驶时间过久,就会产生生理或心理疲劳,在这种状态下继续驾驶就称为疲劳驾驶,不仅影响驾驶员的视觉、听觉和反应速度,还会降低驾驶员警觉性和问题处理能力,给驾驶带来极大的危险。据统计,由疲劳驾驶导致的交通事故占比40%以上,疲劳驾驶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研制疲劳驾驶监测预警系统,对于避免交通事故,提高交通系统的安全性有着重要意义。
常见装备的疲劳监测系统被称为“疲劳驾驶预警系统(BAWS)”它是基于驾驶员生理图像反应,由ECU和摄像头两大模块组成,利用驾驶员的面部特征、眼部信号、头部运动性等推断驾驶员的疲劳状态,并进行报警提示和采取相应措施的装置。对驾乘者给予主动智能的安全保障。
尽管车载前视系统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各类汽车上,厂家众多。但并没有一款适用于疲劳驾驶监控的专用镜头。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且行业内也没有一个具体的评判标准以供客户参考。所以很多作坊公司的产品,大量涌入市场,导致众多客户安装后,并不能达到预期的使用效果。
目前市面上的大部分疲劳驾驶镜头,都存在分辨率低,在实际应用中的扩展性较弱,且稳定性较差,无法适用于高端的成像系统。国外系列产品成本较高,市场竞争的性价比较弱,而中国台湾系列镜头品质稍差。然而疲劳驾驶预警系统需要一款,能够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下,清晰准确捕捉驾驶员面部特征细微变化、眼部信号等的高清晰摄像头,但是市场上现有产品无法满足该要求。本实用新型具体为高清疲劳驾驶监控专用镜头。
但是现有的技术存在以下的不足:
1、相机的镜头是由多枚镜片构成的,镜片则是采用玻璃或塑料等材料制造,如果不进行特殊处理,镜头表面会反射大约5%左右的入射光线,当强光进入镜头时,各枚镜片和相机内部会产生多次反射,从而在实际拍摄中我们所看到的现象便是鬼影;
2、由于玻璃对不同波长光线的折射率不同,故聚焦点的位置会有所差别,目前市面上的普通镜头可以做到把相差250nm左右波长的光线聚集到同一平面上,即430~650nm或者650~900nm范围内的光可以聚焦成功,呈现出清晰的图像,这就是普通镜头白天调清晰了,夜视模糊,或者夜视调清晰了,白天模糊的原因由于玻璃对不同波长光线的折射率不同,故聚焦点的位置会有所差别,目前市面上的普通镜头可以做到把相差250nm左右波长的光线聚集到同一平面上,即 430~650nm或者650~900nm范围内的光可以聚焦成功,呈现出清晰的图像,这就是普通镜头白天调清晰了,夜视模糊,或者夜视调清晰了,白天模糊的原因;
3、普通镜头大量采用塑料镜片,折射率较低,因而镜片厚度较厚,组装后镜头整体体积大。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高清疲劳驾驶监控专用镜头,解决了镜头在强光下拍摄时会产生鬼影、镜头无红外镀膜,在暗光环境下拍摄出的画面质量很差,不适合全天候使用和普通镜头体积大,而车内空间有限,安装不方便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桑诺普精密光学(昆山)有限公司,未经桑诺普精密光学(昆山)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45932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