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大功率充电桩电缆有效
申请号: | 201920457307.2 | 申请日: | 2019-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97296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03 |
发明(设计)人: | 蒋国君;陆正荣;丁亮;蒋成芳;李春辉;史锦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圣安电缆有限公司;江苏威达电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9/02 | 分类号: | H01B9/02;H01B9/00;H01B7/42;H01B7/32;H01B7/22;H01B7/18;H01B7/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4257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缆 降温管道 通信线芯 通信光 检测 充电 热交换 电力传输过程 本实用新型 大功率充电 大功率电流 辅助电源线 电力传输 高温热量 降温处理 使用寿命 循环冷媒 主电源线 充电桩 加强层 内护套 外护套 包带 成缆 对绞 减小 屏蔽 相切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大功率充电桩电缆包括主电源线芯、辅助电源线芯、充电通信线芯、检测通信光单元、外侧降温管道、中心降温管道、包带、内护套、屏蔽加强层、外护套十个部分组成;其中充电通信线芯为2对2芯对绞结构,与检测通信光单元一起成缆成一根充电桩电缆的检测控制单元;电缆所有结构单元均相互相切排列,结构紧凑,在满足功能性需要的同时减小了电缆的外径尺寸;电缆创新点在于设置了外侧降温管道和中心降温管道结构,可在电缆进行大功率电力传输过程中,可通过外侧与中心的降温管道循环冷媒介质,将大功率电流产生的高温热量进行热交换降温处理,以提高电缆的电力传输能力和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大功率充电桩电缆,特别是提供一种大容量快速充电、且结构紧凑,外径小充电桩电缆。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加速,汽车工业快速发展;国际原油供求矛盾逐步加深,全球气候变暖日益明显,人们环保意识不断提升。在此背景下,以节能减排为重要目标的新能源汽车特别是电动汽车技术不断取得突破,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电动汽车作为交通工具;但随着电动汽车的不断普及,电动汽车的充电时间之长带来的麻烦又在制约着电动汽车的发展;为了解决人们对快速充电的需求,工程技术人员不断的在研究开发大容量快速充电的方法,其中充电桩电缆作为电力传输的主要部件,大容量电力的传输必将带来使用更大规格的导体截面,同时也带来电缆外径大、重量重,电缆移动插拔使用不方便的矛盾增加;如要减小导体截面又将带来电缆在传输大容量电力时,产生高温高热与电缆材料耐温等级之间的矛盾,以及电缆在高温高热下使用寿命的矛盾增加;基于目前充电桩电缆与人们使用向往之间的矛盾,急需研发一种传输能力强,结构紧凑外径小,轻便的充电桩电缆,支撑目前电动汽车行业的大发展。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和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传输电力容量大,结构紧凑、外径小,使用轻便的充电桩电缆。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大功率充电桩电缆包括主电源线芯、辅助电源线芯、充电通信线芯、检测通信光单元、外侧降温管道、中心降温管道、包带、内护套、屏蔽加强层、外护套十个部分组成;其中主电源线芯由三根组成;辅助电源线芯由两根组成;充电通信线芯由2对2芯对绞组成,一根充电通信线对绞组,一根充电连接确认线对绞组;检测通信光单元具有电缆时时温度测量和通信双重功能。
所述充电通信线芯由导体和绝缘组成,2对2芯对绞结构,与检测通信光单元一起成缆成一根充电桩电缆的检测控制单元,并且与主电源线芯、辅助电源线芯相切排列。
所述辅助电源线芯由导体、绝缘组成,其中两根辅助电源线芯对称分布在充电通信线芯与检测通信光单元组成的检测控制单元两边位置,且与主电源线芯相切位置,辅助电源线芯的位置设置只占用了电缆的外侧间隙填充位置,很好的利用了空间,不增加电缆的外径。
所述检测通信光单元由松套管和测温通信光纤组成,测温通信光纤除了能实现通信的功能外,还能实时监测电缆传输大功率电流时的温度,控制系统根据检测通信光单元测试并传输回去的温度信息,调节冷媒介质的流量,已达到最佳的温控效果;测温通信光纤为多根结构,留有备用通信线芯。
所述外侧降温管道由管壁和冷媒介质流道组成,管内为冷媒介质,其功能为在电缆传输大容量电力时给主电源线芯降温;外侧降温管道为扇形结构,扇边与扇面均为圆弧形状;扇边圆弧半径等同于主电源线芯半径,且与相邻两根主电源线芯形成外相切;扇面圆弧半径等同于包带内半径,且与包带形成内相切;这样的结构和位置设计目的除了考了结构紧凑之外,最主要的是使得外侧降温管道与发热主体主电源线芯紧密接触,确保管内冷媒介质与主电源线芯之间良好的热交换,起到降温的最佳状态。
所述中心降温管道由管壁和冷媒介质流道组成,中心降温管道为弧面正方形结构,弧面半径等同于主电源线芯半径,且与相邻三根主电源线芯形成外相切;这样的结构和位置设计目的除了考了结构紧凑之外,最主要的是使得中心降温管道与发热主体主电源线芯紧密接触,确保管内冷媒介质与主电源线芯之间良好的热交换,起到降温的最佳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圣安电缆有限公司;江苏威达电缆有限公司,未经圣安电缆有限公司;江苏威达电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45730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