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减少排水含沙量的取水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0451973.5 | 申请日: | 2019-04-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98739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31 |
发明(设计)人: | 代昌东;江启升;吴涛;王勇;许健;夏洋;谢曌;涂瑶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大学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3B3/06 | 分类号: | E03B3/06;E03B3/08 |
代理公司: | 11508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戚小琴;雷永升 |
地址: | 610041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池 挡砂板 输水管 盖板 取水 连通 含沙量 软式透水管 沉淀空间 排水空间 地表 冲砂管 闸阀 排污 本实用新型 顶部开口 开口封闭 冲砂阀 出水阀 排出水 上游端 下游端 底壁 井上 排水 地下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减少排水含沙量的取水结构,属于地下取水技术领域。包括设置于地表下的汇水池,汇水池的顶部开口处罩设有盖板,盖板将汇水池的开口封闭,汇水池的底壁设置有挡砂板,挡砂板将汇水池分为沉淀空间与排水空间,挡砂板与盖板间设置有间隙,汇水池上设置有与沉淀空间连通的软式透水管与排污冲砂管,排污冲砂管远离汇水池的一端连通有闸阀井,闸阀井上设置有冲砂阀,汇水池上设置有与排水空间连通的输水管,输水管上设置有出水阀,软式透水管设置于地表的上游端,输水管设置于地表的下游端。使用此种取水结构,可减少排出水的含沙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下取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减少排水含沙量的取水结构。
背景技术
传统的地下水取水构筑物是指从地下含水层取集表层渗透水、潜水、承压水和泉水等地下水的构筑物,如管井、大口井、复合井、辐射井等。在地表水的渗透过程中,由于地表的上游端与下游端存在高度差,从地表内的上游端渗透至地表内的下游端,经过地表内的细砂、中砂、粗砂和卵石等对水进行过滤,此种过滤方式使得排出的水中含有大量泥沙,水的利用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少排水含沙量的取水结构,具有减少排水含沙量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减少排水含沙量的取水结构,包括设置于地表下的汇水池,所述汇水池的顶部开口处罩设有盖板,所述盖板将汇水池的开口封闭,所述汇水池的底壁设置有挡砂板,所述挡砂板将汇水池分为沉淀空间与排水空间,所述挡砂板与盖板间设置有间隙,所述汇水池上设置有与沉淀空间连通的软式透水管与排污冲砂管,所述排污冲砂管远离汇水池的一端连通有闸阀井,所述闸阀井上设置有冲砂阀,所述汇水池上设置有与排水空间连通的输水管,所述输水管上设置有出水阀,所述软式透水管设置于地表的上游端,所述输水管设置于地表的下游端。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掺有泥沙的地表水渗透至软式透水管内,一部分泥沙被阻挡至软式透水管外,一部分泥沙与地表水经过软式透水管汇入汇水池内,进入汇水池内的泥沙被挡砂板阻挡于沉淀空间内,干净的地表水进入排水空间内,打开出水阀,干净的地表水经过排水管排出;清理泥沙时,关闭出水阀,打开冲砂阀,泥沙通过排污冲砂管进入闸阀井内,进而可以将泥沙从汇水池内清理;软式透水管的水透过率较小时,关闭冲砂阀与出水阀,地表水经过软式透水管进入汇水池内,当汇水池内的水压与地表内的水压相等时,则地表水不再渗透至软式透水管内,则软式透水管外表附着的泥沙被地表水冲洗掉。
进一步,所述排污冲砂管连通设置于汇水池侧壁靠近底壁的位置。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排污冲砂管设置于靠近底壁的位置,可以使得在将冲砂阀打开时,沉淀空间内沉淀的泥沙能全部从排污冲砂管内排出。
进一步,所述软式透水管倾斜设置于汇水池侧壁,所述软式透水管的底端与汇水池侧壁连通,所述软式透水管的顶端朝远离汇水池的一端设置。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软式透水管倾斜的设置,使得软式透水管的进水口与汇水池之间存在高度差,可以使得地表水渗透至软式透水管内时,地表水能较快的流入汇水池内。
进一步,所述软式透水管内远离汇水池的一端设置有封堵体,所述封堵体可将软式透水管的端部封闭。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封堵体将软式透水管的端部封堵时,可以避免泥沙从软式透水管的端部进入;需要延长软式透水管时,将封堵体从软式透水管内取出,将其余的软式透水管接在现有的软式透水管上即可。
进一步,所述封堵体包括砂石和罩设于砂石外的透水土工布。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地表水经过砂石与透水土工布进入软式透水管内,而泥沙被阻挡于透水土工布外。
进一步,所述输水管与汇水池连通的位置套设有防水套管,所述防水套管与汇水池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大学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四川大学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45197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层建筑的雨水收集回用装置
- 下一篇:一体化自动除臭预制提升泵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