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中医研究用的配药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445755.0 | 申请日: | 2019-04-03 |
公开(公告)号: | CN21069989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9 |
发明(设计)人: | 俞琴 | 申请(专利权)人: | 俞琴 |
主分类号: | B01F13/10 | 分类号: | B01F13/10;B01F15/00 |
代理公司: | 成都明涛智创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51289 | 代理人: | 丁国勇 |
地址: | 562300 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中医 研究 配药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中医研究用的配药装置,涉及中医配药技术领域,包括配药罐,所述配药罐的底端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支撑板上,所述支撑板的底部四角处焊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远离支撑板的一端焊接在支撑座上,所述配药罐的底端连接有出管,所述出管的一端安装在收集罐上,所述配药罐一侧的底部设置有水箱,且所述水箱的底端固定安装在支撑板上,所述水箱顶部一侧连接有进水管,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连接杆上贯穿设置的搅拌杆和其一端焊接的第一研磨板,可以在搅拌混合的同时进行研磨工作,配药效率更高,弧形的研磨板将药物与配药箱底部的第二研磨板挤压起到研磨药物的作用,结构简单,功能实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中医配药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中医研究用的配药装置。
背景技术
中医传承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一般指以中国汉族劳动人民创造的传统医学为主的医学,所述也称为汉医,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的诊断和防治等的一门学科,在中医研究过程中需要使用配药装置进行配药,辅助中医研究。
但是,目前现有的中医研究用的配药装置,在搅拌对药物之间搅拌的过程中,不能同时进行研磨工作,还有配药装置设置一个进药口,液体药物和固体药物从同一个进药口添加进配药装置中,这样不但导致进药口出残留药物不易清理的情况,同时残留的药物还会影响下次使用该装置进行的配药工作,因此,不能满足要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中医研究用的配药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中医研究用的配药装置,在搅拌对药物之间搅拌的过程中,不能同时进行研磨工作,还有配药装置设置一个进药口,液体药物和固体药物从同一个进药口添加进配药装置中,这样不但导致进药口出残留药物不易清理的情况,同时残留的药物还会影响下次使用该装置进行配药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中医研究用的配药装置,包括配药罐,所述配药罐的底端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支撑板上,所述支撑板的底部四角处焊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远离支撑板的一端焊接在支撑座上,所述配药罐的底端连接有出管,所述出管的一端安装在收集罐上,所述配药罐一侧的底部设置有水箱,且所述水箱的底端固定安装在支撑板上,所述水箱顶部一侧连接有进水管,所述水箱顶部的另一侧连接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一端连接在配药罐上,所述配药罐上嵌入设置有观察镜,所述配药罐的顶端安装有进斗,所述配药罐顶部边沿的一侧安装有电子秤,所述配药罐顶部边沿的另一侧设置有进药管,所述配药罐的顶部一侧连接有出气管,所述配药罐的一侧外壁上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与传动轴传动连接,所述电机输出端的传动轴通过轴承与转动杆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转动杆上对称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上贯穿设置有搅拌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焊接在第一研磨板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研磨板为弧形板,所述第一研磨板的外壁上设置有多个半球形的研磨块,所述第一研磨板的正下方设置有第二研磨板,且所述第二研磨板嵌入设置在配药罐的底端内壁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电子秤的顶部垫有白纸,且所述白纸通过磁块吸附在电子秤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进药瓶为透明材料制成,且所述进药瓶上蚀刻有刻度,所述进药瓶的顶部一侧连接进药管。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出气管的一端通过螺纹安装有安装套,所述安装套上安装有气囊,且所述气囊靠近安装套的一侧上套接有收缩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俞琴,未经俞琴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44575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胸腔腹腔引流管与引流袋之间的连接装置
- 下一篇:一种内窥镜夹子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