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艾灸罐有效
申请号: | 201920444165.6 | 申请日: | 2019-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991666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0 |
发明(设计)人: | 吴振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振文 |
主分类号: | A61H39/06 | 分类号: | A61H39/06 |
代理公司: | 44470 广东君龙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朱鹏 |
地址: | 516500 广东省汕尾***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艾灸罐 下盖 上盖 相对设置 顶盖 卡孔 卡扣 外围 底部连接 配合连接 燃烧效率 使用效率 镂空图样 网状膜 圆筒形 艾柱 侧壁 内壁 申请 容纳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艾灸罐,该艾灸罐包括中筒、上盖、顶盖以及下盖,上盖和下盖分别与中筒的上部和底部连接,顶盖与上盖连接,中筒用于容纳艾柱,中筒呈圆筒形,中筒的侧壁具有多个镂空图样,中筒的内壁具有网状膜,下盖的外围突设有相对设置的两个卡扣,下盖外围突设有相对设置的两个卡孔,多个艾灸罐可通过卡扣和卡孔的配合连接。通过上述方式,能够提高本申请的艾灸罐使用效率以及燃烧效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艾灸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艾灸罐。
背景技术
中医康复治疗的过程中,使病人的脑部血管打通,保证血液的正常流通是至关重要的,目前,艾灸用于治疗疾病或保健已经普遍被人们接受,艾灸是用艾叶制成的艾灸材料产生的艾热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具有温经通络、升阳举陷、行气活血、驱寒逐湿、消肿散结、防病保健等作用,对慢性虚弱性病症和风、寒、湿邪为患的疾病尤为适宜。艾灸是中医针灸疗法中的灸法,点燃用艾叶制成的艾炷、艾条为主,熏烤人体的穴位以达到保健治病的一种自然疗法,目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传统的是直接点燃艾炷、艾条产生烟气进行熏疗,这样的方法使得大多数的烟气扩散到空气中,熏疗的效果不理想。
目前市场上的艾灸罐只能单个使用,使用效率不高,且燃烧效率不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出一种艾灸罐,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艾灸罐使用效率低和燃烧效率低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出一种艾灸罐,艾灸罐包括中筒、上盖、顶盖以及下盖,上盖和下盖分别与中筒的上部和底部连接,顶盖与上盖连接,中筒用于容纳艾柱,中筒呈圆筒形,中筒的侧壁具有多个镂空图样,中筒的内壁具有网状膜,下盖的外围突设有相对设置的两个卡扣,下盖外围突设有相对设置的两个卡孔,多个艾灸罐可通过卡扣和卡孔的配合连接。
其中,中筒内设有套筒和网座组件,套筒内设有艾柱,中筒内壁设有凸缘,网座组件设置于凸缘上,网座组件用于收集艾柱燃烧后的艾灰。
其中,网座组件包括网座主体和积灰网,网座主体呈中空圆筒形,积灰网设置于网座主体一端,用于收集艾灰。
其中,艾灸罐还包括燃烧架,燃烧架设于艾柱和积灰网之间,用于支撑艾柱。
其中,燃烧架包括四个支撑架,四个支撑架间隔固定设置于网座主体的侧壁。
其中,四个支撑架均呈杆状,包括一体成型的支撑部、衔接部和弯折部,衔接部的两端分别连接支撑部和弯折部,支撑部和弯折部的开口端均向网座主体的中心延伸,支撑部穿过网座主体的侧壁孔,衔接部与网座主体的侧壁槽衔接,支撑部用于支撑艾柱。
其中,艾灸罐还包括弹簧和出烟管,出烟管贯穿顶盖和上盖,弹簧一端设置于出烟管内,另一端用于抵接艾柱。
其中,中筒的内壁还设有储磁部,用于存储磁体,储磁部为两个,相对设置。
本申请的艾灸罐通过卡扣和卡孔配合使得能够多个艾灸罐同时使用,且中筒具有镂空图样以及网状膜,使得艾灸罐的使用效率高,且燃烧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艾灸罐一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艾灸罐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的中筒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所示的网座组件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2所示的燃烧架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点火装置一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所示的点火装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振文,未经吴振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44416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艾灸组件
- 下一篇:一种督灸盒盖及包含它的督灸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