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气液增压泵有效
申请号: | 201920435205.0 | 申请日: | 2019-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21016459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0 |
发明(设计)人: | 霍志亮;李龙;魏崇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西派格液压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B19/00 | 分类号: | F04B19/00;F04B53/16;F04B53/10 |
代理公司: | 苏州衡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29 | 代理人: | 王睿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增压泵 | ||
一种气液增压泵,包括低压缸筒、增压活塞、前端盖、后端盖、导流头、高压缸筒、单向阀、柱塞;所述前端盖、后端盖分别设置于低压缸筒两端;所述增压活塞设置于所述低压缸筒内,其两端分别设置有所述柱塞;所述高压缸筒分别设置在前端盖、后端盖的端部,各高压缸筒上配有所述单向阀;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增压泵,结构简单,适应性好,可适用于不同的水泵、气泵,结构采用模块化设计,可方便的进行维修替换。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增压泵,尤其涉及一种气液两用增压泵。
背景技术
增压泵,顾名思义就是用来增压的泵,其用途主要有热水器增压用、高楼低水压、桑拿浴、洗浴等加压用、公寓最上层水压不足的加压、太阳能自动增压、反渗透净水器增压用等等。
在使用时,先将增压泵内充满液体,然后启动离心泵,叶轮快速转动,叶轮的叶片驱使液体转动,液体转动时依靠惯性向叶轮外缘流去,同时叶轮从吸入室吸进液体,在这一过程中,叶轮中的液体绕流叶片,在绕流运动中液体作用一升力于叶片,反过来叶片以一个与此升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作用于液体,这个力对液体做功,使液体得到能量而流出叶轮,这时液体的动能与压能均增大。
气液增压泵工作原理类似于压力增压器,对大径空气驱动活塞施加一个很低的压力,当此压力作用于一个小面积活塞上时,产生一个高压。通过一个二位五通气控换向阀,增压泵能够实现连续运行。由单向阀控制的高压柱塞不断的将液体排出,增压泵的出口压力大小与空气驱动压力有关。当驱动部分和输出液体部分之间的压力达到平衡时,增压泵会停止运行,不再消耗空气。当输出压力下降或空气驱动压力增加时,增压泵会自动启动运行,直到再次达到压力平衡后自动停止。采用单气控非平衡气体分配阀来实现泵的自动往复运动,泵体气驱部分采用铝合金制造,接液部分根据介质不同选用碳钢或不锈钢。泵有进气、排气两个口,在进气口能产生低于常压(即大气压)气压的叫“负压”;在排气口能产生高于常压气压的叫“正压”;比如常说的真空泵就是负压泵,增压泵就是正压泵。正压泵跟负压泵有很大的不同。比如气体流向,负压泵是外部气体被吸入到抽气嘴;正压是从排气嘴喷出去;比如气压的高低等。
增压泵有个特性,当管道流量跟不上水泵的流量或超过水泵的流量时,增压效果也不明显。在这种情况下,增压泵的使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水泵和管道流量,这严重制约了增压泵的选取,也不利于不同位置增压泵的选用。
因此,本领域急需一种可方便的适用于多种不同水泵和流量的增压泵。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气液增压泵,包括低压缸筒、增压活塞、前端盖、后端盖、导流头、高压缸筒、单向阀、柱塞;其中,所述前端盖、后端盖分别设置于低压缸筒两端;所述增压活塞设置于所述低压缸筒内,其两端分别设置有所述柱塞;所述高压缸筒分别设置在前端盖、后端盖的端部,各高压缸筒上配有所述单向阀;
所述增压活塞设置有增压活塞杆,在所述增压活塞杆的两侧分别构成第一气动腔和第二气动腔,所述增压活塞杆的两端置于所述高压缸筒内,并且所述增压活塞杆端面与所述高压缸筒间构成增压腔,所述增压腔与水箱连接,其出液孔通过单向阀与外部作业设备连接,在缸筒两侧还分别设置有第一换向阀和第二换向阀,所述第一换向阀和第二换向阀分别与第一气动腔和第二气动腔连通。
优选还包括集成阀,所述集成阀安装在前端盖上,其通过导气管与后端盖相连,所述集成阀包括阀体、阀芯和阀套;其中,所述阀体内部固定有所述阀套;所述阀芯设置在阀套内,并能在压差作用下在阀套内部移动。
优选所述阀芯在所述阀套内具有两个工作位置,所述阀芯位置的变化控制增压活塞的移动换向。
优选所述阀芯两端截面存有面积差。
优选所述阀芯上设置有环形槽,所述环形槽有多道。
优选所述环形槽有两道,每道环形槽的深度不小于所述阀芯小端直径的一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西派格液压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西派格液压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43520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绿色节能屋面结构
- 下一篇:电路板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