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镊刷工具有效
申请号: | 201920434405.4 | 申请日: | 2019-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21015786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0 |
发明(设计)人: | 张长禹;姚梦霜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K67/033 | 分类号: | A01K67/033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52100 | 代理人: | 朱法恒;程新敏 |
地址: | 550025 贵州省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工具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镊刷工具,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弹性臂,两个弹性臂的尾端焊接连接,在两个弹性臂的夹持端固定连接有毛刷套,在毛刷套的内侧粘附有刷毛;所述弹性臂的夹持端与毛刷套上均开设有两个通孔,螺钉穿过通孔后将弹性臂与毛刷套固定连接为一体。本实用新型的毛刷套与弹性臂之间为可拆卸连接,后续研究使用时可以根据幼虫的大小切换毛刷套,同时一次性取虫数量大大提高,节省了饲养幼虫过程中换虫的时间,提高实验效率。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构造简单、组装方便、材料易得、制作过程方便等优点,使用效果十分理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镊刷工具,属于实验工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鳞翅目昆虫作为昆虫纲中第2大目昆虫,种类繁多,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中国已知约有8000余种。鳞翅目昆虫中大多数以幼虫为害农作物,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鳞翅目幼虫危害作物主要表现为卷叶、缀叶、吐丝结网或钻入植物组织取食为害,如棉铃虫、稻纵卷叶螟、玉米螟等常给棉花、水稻、、玉米等生产造成影响。
昆虫的人工饲养是昆虫学研究的基本技术之一。人工饲养昆虫能不受时间、环境等因素为昆虫学各学科的基础研究提供实验虫源,并可直接用于昆虫生物学研究、营养生理研究、害虫防治研究等。在饲养过程中,由于鳞翅目昆虫幼虫具有自相残杀的习性,其室内种群的饲养工作繁杂,需单头饲养。在换置新鲜饲料时,常需要将幼虫挑取进干净消毒的饲养盒中,那么其在挑取过程中,因为挑取工具的不合适常造成幼虫表皮损破或受伤,导致后续幼虫感染而死亡,从而缺乏充足的虫源,以至于严重影响实验研究的进行。现有的技术是用镊子或毛笔对幼虫轻夹或轻刷,以此来挑取幼虫。但是现阶段的镊子或毛笔在力度控制不好的情况下很容易戳伤或者夹伤幼虫,一次只能挑取一头幼虫,这不仅操作繁琐,而且浪费时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制作成本低的镊刷工具,该装置综合了镊子和毛笔刷的优点,可精确和轻柔地挑取幼虫,避免戳伤或者夹伤幼虫,镊刷上的毛刷套被设计成可换且可活动,后续还可以根据幼虫大小设计出规模不一的毛刷套,方便又轻捷,另外镊刷还可以同时挑取3~5只幼虫,大大节省了换虫的时间,提高实验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镊刷工具,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弹性臂,两个弹性臂的尾端焊接连接,在两个弹性臂的夹持端对称地开设有第一螺纹孔,在两个弹性臂的夹持端均套有毛刷套,螺钉穿过毛刷套的侧壁后与弹性臂上的第一螺纹孔固定连接,在毛刷套的内侧粘附有刷毛。
进一步,所述弹性臂上位于第一螺纹孔上部内侧开设有容纳槽,在容纳槽中开设有第二螺纹孔。
进一步,所述容纳槽的长度大于毛刷套的长度。
进一步,所述毛刷套的长度为2cm,刷毛的长度为0.5cm。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的毛刷套与弹性臂之间为可拆卸连接,后续研究使用时可以根据幼虫的大小切换毛刷套,同时一次性取虫数量大大提高,节省了饲养幼虫过程中换虫的时间,提高实验效率;而且还可以将毛刷套可以固定在容纳槽内,此时该镊刷工具可以作为普通镊子使用,提高其普适性。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构造简单、组装方便、材料易得、制作过程方便等优点,使用效果十分理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作为镊刷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作为普通镊子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弹性臂;2-毛刷套;3-刷毛;4-螺钉;5-容纳槽;6-第二螺纹孔;7-第一螺纹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大学,未经贵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43440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利用锅炉余热的节能安全省煤器
- 下一篇:一种高准确透光率检测用雾度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