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建筑废渣透水砖有效
申请号: | 201920432929.X | 申请日: | 2019-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21043909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1 |
发明(设计)人: | 魏会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赤水市佳和建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C15/00 | 分类号: | E01C15/00;E01C11/22 |
代理公司: | 昆明润勤同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53205 | 代理人: | 付石健 |
地址: | 564702 贵州***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建筑 废渣 透水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建筑废渣透水砖,包括砖体,所述砖体上表面开设弧形凹坑,所述弧形凹坑内填充建筑废渣胶结体,且所述建筑废渣胶结体孔隙率不低于30%;所述弧形凹坑底部至少在中心设置一个竖直通往砖体底面的主落水孔;所述砖体表面还加工有若干连通至弧形凹坑的引流槽。本实用新型建筑废渣胶结体孔隙多,可以在不损坏砖体表面结构的情况下对雨水等进行过滤,雨水通过引流槽或者建筑废渣胶结体渗透至弧形凹坑底部,然后由主落水孔渗入地下,避免因为砖体渗水性差而导致的砖体表面少量积水无法渗透的情况。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砖,特别涉及一种建筑废渣透水砖。
背景技术
一般在人行道铺设的时候,都会预留砖缝或者排水结构等进行排水,但是这些只能将大量的水排出,而砖体的表面不是光滑的(实际上为了安全不能做得太光滑),容易在砖体的表面积水,虽然砖体本身也具备微弱的透水性,但是一般火烧砖的透水性都不是很好,使得砖体表面的少量积水很难再短时间内渗透入地下,给行人带来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以渗水的建筑废渣透水砖。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建筑废渣透水砖,包括砖体,所述砖体上表面开设弧形凹坑,所述弧形凹坑内填充建筑废渣胶结体,且所述建筑废渣胶结体孔隙率不低于30%;所述弧形凹坑底部至少在中心设置一个竖直通往砖体底面的主落水孔;所述砖体表面还加工有若干连通至弧形凹坑的引流槽。
进一步的,引流槽呈辐射状布置。
进一步的,引流槽底部向弧形凹坑方向倾斜。
进一步的,弧形凹坑围绕主落水孔还设置有一个以上的辅落水孔。
进一步的,建筑废渣胶结体为二次回收混凝土破碎颗粒胶结或者发泡而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
本实用新型建筑废渣胶结体孔隙多,可以在不损坏砖体表面结构的情况下对雨水等进行过滤,雨水通过引流槽或者建筑废渣胶结体渗透至弧形凹坑底部,然后由主落水孔渗入地下,避免因为砖体渗水性差而导致的砖体表面少量积水无法渗透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A-A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砖体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砖体,2-弧形凹坑,3-建筑废渣胶结体,4-引流槽,5-主落水孔,51-辅落水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如图1-3所示:
一种建筑废渣透水砖,包括砖体1,所述砖体1上表面开设弧形凹坑2,所述弧形凹坑2内填充建筑废渣胶结体3,且所述建筑废渣胶结体3孔隙率不低于30%;所述弧形凹坑2底部至少在中心设置一个竖直通往砖体1底面的主落水孔5;所述砖体1表面还加工有若干连通至弧形凹坑2的引流槽4。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主要用于人行道等的铺设,而且功能是将砖体表面的少量积水渗入地下,而不是排水,需要大量排水的话要增加排水沟渠等。引流槽4不仅可以起到引流的作用,同时也起到防滑的作用。
具体的,为了美观性,引流槽4呈辐射状布置。
具体的,为了方便引流,引流槽4底部向弧形凹坑2方向倾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赤水市佳和建材有限公司,未经赤水市佳和建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43292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生态旅游经济宣传用广告牌
- 下一篇:一种工件加工用小型切割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