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汇流环分体式壳体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0430005.6 | 申请日: | 2019-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95446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25 |
发明(设计)人: | 田浩锋;席小龙;贾春兰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仕贤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46 | 分类号: | H01R13/46;H01R39/64 |
代理公司: | 西安西达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2 | 代理人: | 刘华 |
地址: | 710065 陕西省西安***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汇流环 分体式壳体 连接板 右轴承座 左轴承座 支撑环 设计精度要求 大尺寸结构 变形过程 尺寸要求 二次加工 加工周期 壳体零件 螺钉固定 定位销 轴承座 壳体 加工 保证 配合 | ||
一种新型汇流环分体式壳体结构,一种新型汇流环分体式壳体结构,包括左轴承座及右轴承座,左轴承座及右轴承座之间由连接板连接,并通过定位销定位,连接板中端设有支撑环,支撑环由螺钉固定在连接板上。再对轴承座配合尺寸进行二次加工以保证尺寸要求,最后进行安装加工和表面处理。该结构避免了大尺寸结构复杂的壳体零件在加工过程中的变形过程,提高了材料的利用率,降低了加工难度和成本,缩短了加工周期,同时较好了保证了汇流环壳体的设计精度要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汇流环技术领域,涉及雷达及光电观测用汇流环,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汇流环分体式壳体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汇流环壳体均采用一体式结构,成型选用棒料、锻料或铸件机械加工而成。特别是对于直径大于200mm的外壳,存在材料成本和加工费用高,材料浪费大,周期长;零件精度低影响汇流环最终技术指标的实现等缺点。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汇流环分体式壳体结构, 该结构对大型汇流环外壳结构进行拆解成单独零件,单独进行加工,通过螺钉和销钉连接成整体,对精度较高的部位,进行二次加工以达到精度要求,解决了大型汇流环外壳采用棒料、铸件、锻件的加工难题,具有加工工艺简单、零件精度容易保证、材料利用率高,加工周期短等特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新型汇流环分体式壳体结构,包括左轴承座及右轴承座,左轴承座及右轴承座之间由连接板连接,并通过定位销定位,连接板中端设有支撑环,支撑环由螺钉固定在连接板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常规的大尺寸复杂结构的汇流环壳体常采用棒料、铸件、锻件整料通过车、镗、铣、钳等工艺完成,在壳体尺寸较大时,加工过程零件变形较大,废品率较高,且材料浪费较大、周期长。该结构避免了大尺寸结构复杂的壳体零件在加工过程中的变形过程,提高了材料的利用率,降低了加工难度和成本,缩短了加工周期,同时较好了保证了汇流环壳体的设计精度要求。可以大幅度降低成本和加工周期,且具有保证较高的零件加工精度和最终壳体精度的优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A-A截面图。
其中,1为左轴承座;2为连接板;3为支撑环;4为右轴承座;5为螺钉;6为定位销。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叙述。
如图1所示,一种新型汇流环分体式壳体结构,包括左轴承座1及右轴承座4,左轴承座1及右轴承座4之间由连接板2连接,并通过定位销6定位,连接板2中端设有支撑环3,支撑环3由螺钉5固定在连接板2上。
先加工左端轴承座和右端轴承座,轴承安装配合尺寸留加工余量,连接板、支撑环加工到尺寸,再将左端轴承座、支撑环、右端轴承座用连接板连接,用螺钉固定,再安装定位销进行定位,再整体对轴承安装尺寸进行精加工保证壳体精度要求,最后进行其余安装螺钉加工和表面处理。该结构避免了大尺寸结构复杂的壳体零件在加工过程中的变形过程,提高了材料的利用率,降低了加工难度和成本,缩短了加工周期,同时较好了保证了汇流环壳体的设计精度要求。
本实用新型的实现原理是:
该汇流环分体式壳体结构是对汇流环壳体的结构进行了拆分,拆分成,左轴承座1;连接板2;支撑环3;右轴承座4;同过螺钉5和定位销6连接固定后,再对左轴承座1和右轴承座4的配合尺寸进行二次精加工,保证尺寸要求,最后对其它连接安装孔进行加工和表面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仕贤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西安仕贤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43000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