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有絮凝沉淀机构的吸污车有效
申请号: | 201920408624.5 | 申请日: | 2019-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090509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03 |
发明(设计)人: | 董泉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国威专用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21/02 | 分类号: | B01D21/02;B01D21/01;B01D21/24 |
代理公司: | 武汉智嘉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31 | 代理人: | 黄君军 |
地址: | 441300 湖北省随***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带有 絮凝 沉淀 机构 吸污车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带有絮凝沉淀机构的吸污车,其特征在于,包括絮凝沉淀机构,絮凝沉淀机构包括絮凝池、搅拌组件、第一水泵、第二螺旋输送机、第二水泵,絮凝池开设有出渣口,出渣口设置于絮凝池的底部;搅拌组件包括第一搅拌电机、第一转轴、第一桨叶、第二桨叶,第一转轴可转动内置于絮凝池,第一桨叶连接于第一转轴的外周面;第二桨叶的一端沿第一转轴的径向连接于第一转轴、另一端靠近絮凝池的内壁设置,且第二桨叶靠近絮凝池的底部;第一搅拌电机的输出轴同轴连接于第一转轴;第一水泵的出液端与絮凝池相连通;第二螺旋输送机的进料端与出渣口相连通;第二水泵的进液端与絮凝池相连通。本实用新型能防止沉淀堆积在絮凝池的底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卫车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有絮凝沉淀机构的吸污车。
背景技术
现有的吸污车上有的设置有絮凝沉淀机构,所述絮凝沉淀机构包括絮凝池、搅拌桨、电机,搅拌桨可转动内置于所述絮凝池,电机设置于所述絮凝池上,且电机的输出轴同轴连接于所述搅拌桨;向絮凝池中加入絮凝剂,使得污水中的颗粒吸附在一起沉淀,通过搅拌桨使絮凝剂在絮凝池中混合均匀,这种方式存在缺陷,当絮凝沉淀机构在使用时,杂质在絮凝剂的作用下发生沉淀,然后将沉淀通过污水泵吸走,但是由于污水泵的作用区域有限,会有部分沉淀停留在絮凝池的底部,絮凝沉淀机构使用一段时间后,絮凝池的底部会存在厚厚的一层杂质,需要经常对絮凝池进行清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不足,提供一种带有絮凝沉淀机构的吸污车,解决现有技术中絮凝池需要经常清洗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带有絮凝沉淀机构的吸污车,其特征在于,包括絮凝沉淀机构,所述絮凝沉淀机构包括絮凝池、搅拌组件、第一水泵、第二螺旋输送机、第二水泵,所述絮凝池开设有一出渣口,所述出渣口设置于所述絮凝池的底部;所述搅拌组件包括第一搅拌电机、第一转轴、至少一个第一桨叶、至少一个第二桨叶,所述第一转轴可转动内置于所述絮凝池,所述第一桨叶连接于所述第一转轴的外周面;所述第二桨叶为长条形板体,所述第二桨叶的一端沿所述第一转轴的径向连接于所述第一转轴、另一端靠近所述絮凝池的内壁设置,且所述第二桨叶靠近所述絮凝池的底部;所述第一搅拌电机设置于所述絮凝池上,且所述第一搅拌电机的输出轴同轴连接于所述第一转轴;所述第一水泵的出液端与所述絮凝池相连通;所述第二螺旋输送机的进料端与所述出渣口相连通;所述第二水泵的进液端与所述絮凝池相连通,且连通处靠近所述絮凝池的顶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包括:通过设置第一搅拌电机、第一转轴、第一桨叶、第二桨叶,当絮凝池要将沉淀排出时,启动电机,电机带动第一桨叶、第二桨叶转动,第二桨叶能将沉积在絮凝池底部的沉淀推动,沉淀从絮凝池底部的出渣口排出,沉淀不会沉积在絮凝池底部,且第二桨叶设置于第一转轴,无需额外增加电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三维示意图;
图2是图1中M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是图1中N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另一视角的三维示意图;
图6是图5中O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7是图5中P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中窗撑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中Q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中圆环、盒体、插销、圆盘、第二弹簧、拉环以及橡胶连接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10中R处的局部部放大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国威专用汽车有限公司,未经湖北国威专用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40862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负压输液装置
- 下一篇:一种新型油管补弯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