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UV胶水导光板有效
| 申请号: | 201920408179.2 | 申请日: | 2019-03-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976509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10 |
| 发明(设计)人: | 苏海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信毅新材料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2B6/00 | 分类号: | G02B6/00 |
| 代理公司: | 35203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范小艳;徐勋夫 |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透明基板 扩散片 安装腔 导光板 导光点 导光膜 配合面 入光面 凸条 可拆卸式连接 本实用新型 一体式设置 面相接触 出光面 更换式 可拆装 扩散面 上表面 上端 内顶 易被 损伤 维护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UV胶水导光板,包括透明基板,所述透明基板具有入光面和出光面;所述入光面可拆卸式连接有导光膜,所述导光膜上一体式设置有若干导光点;所述出光面上设置有UV胶水层,所述UV胶水层具有若干凸条,若干凸条间距式布置;所述透明基板的出光面的一侧还设置有扩散片,所述扩散片具有扩散面和第二配合面,所述UV胶水层位于扩散片、透明基板之间,所述第二配合面具有安装腔,所述UV胶水层、透明基板的上端的部分均位于安装腔内,所述UV胶水层的上表面与扩散片的安装腔的内顶面相接触;借此,其解决了导光板易被扩散片损伤的问题,实现了导光点的可拆装更换式设计,便于后期更换维护,减少了材料的浪费,降低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学板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UV胶水导光板。
背景技术
导光板是利用光学级的亚克力/PC板材,然后用具有极高反射率且不吸光的高科技材料,在光学级的亚克力板材底面用激光雕刻、V型十字网格雕刻、UV网版印刷技术印上导光点;利用光学级亚克力板材吸取从灯发出来的光在光学级亚克力板材表面的停留,当光线射到各个导光点时,反射光会往各个角度扩散,然后破坏反射条件由导光板正面射出。通过各种疏密、大小不一的导光点,可使导光板均匀发光。目前导光板的制作方法主要有采用紫外光照UV胶水的方法。
现有技术中的导光板通常与扩散片组合使用,其存在扩散片容易对导光板表面造成损伤,出现光斑、白点等不良的问题,以及,现有技术中的导光板的导光点是通过一体注塑成型与透明基板成型连接,在后期使用中,如果导光点出现损坏,会影响整块导光板的正常使用,为了保证正常工作需更换整块导光板,造成了材料的浪费,增加了成本。
因此,需要研究出一种新的技术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UV胶水导光板,其解决了导光板易被扩散片损伤的问题,实现了导光点的可拆装更换式设计,便于后期更换维护,减少了材料的浪费,降低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UV胶水导光板,包括透明基板,所述透明基板具有入光面和出光面;
所述入光面可拆卸式连接有导光膜,所述导光膜具有第一配合面和导光面,所述导光面上一体式设置有若干导光点,若干导光点均匀间距布置于导光面上,所述第一配合面设置有卡接腔,所述透明基板的入光面的一侧卡入卡接腔内;
所述出光面上设置有UV胶水层,所述UV胶水层背离出光面的上表面具有若干凸条,若干凸条间距式布置,若干凸条均自UV胶水层的上表面的一侧向另一侧一体式延伸;
所述透明基板的出光面的一侧还设置有扩散片,所述扩散片具有扩散面和第二配合面,所述UV胶水层位于扩散片、透明基板之间,所述第二配合面具有安装腔,所述UV胶水层、透明基板的上端的部分均位于安装腔内,所述UV胶水层的上表面与扩散片的安装腔的内顶面相接触。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每个凸条的横截面呈上小下大的三角形结构。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若干凸条非等距非等高布置。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卡接腔的侧壁凹设有卡接槽,相应地,所述透明基板的入光面的一侧设置有卡接块,所述卡接块适配于相应的卡接槽内。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扩散片的下端向下一体式延伸有四个安装壁,四个安装壁围构形成所述安装腔,所述安装腔的开口朝下设置;
所述透明基板为方形结构,所述透明基板具有四个侧面,四个安装壁分别与相应的侧面粘接在一起。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扩散面上设置有若干盲孔,每个盲孔均自扩散面向下凹设而成。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每个盲孔的深度均小于扩散片的上下方向的厚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信毅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广东信毅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40817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