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子设备及其电路板有效
申请号: | 201920406936.2 | 申请日: | 2019-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95936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05 |
发明(设计)人: | 彭远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鸿合创新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N5/765 | 分类号: | H04N5/765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君之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66 | 代理人: | 吕战竹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处理模块 电路板 电子设备 引脚 音频信号输出端 图像信号接收 图像信号输出 音频信号接收 本实用新型 内部线路 复杂度 减小 电路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及其电路板,该电子设备包括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第一电路板上设置有第一V‑BY‑ONE接口和第一处理模块,第一处理模块的图像信号输出端连接第一V‑BY‑ONE接口的部分引脚,第一处理模块的音频信号输出端连接第一V‑BY‑ONE接口的另一部分引脚;第二电路板上设置有第二V‑BY‑ONE接口和第二处理模块,第二处理模块的图像信号接收端与第二V‑BY‑ONE接口的部分引脚相连,第二处理模块的音频信号接收端与第二V‑BY‑ONE接口的另一部分引脚相连。本实用新型不但可以减小电子设备内部线路的复杂度,还有利于降低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电子设备及其电路板。
背景技术
在目前采用V-BY-ONE技术的电子设备(如大屏显示设备)中,主板与其他电路板(如T-CON板或HDMI转换电路板)之间通常采用两条单独的信号线实现图像信号和音频信号的同时传输,即通过一条信号线(即V-BY-ONE信号线)传输图像信号,通过另一条信号线(如模拟音频线或者数字音频线)传输音频信号,这种方式不但增加了装置内部线路的复杂度,还不利于成本的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及其电路板,有利于减小电子设备内部线路的复杂度。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所述第一电路板与所述第二电路板之间通过V-BY-ONE信号线相连;
所述第一电路板上设置有第一V-BY-ONE接口和第一处理模块,所述第一V-BY-ONE接口与所述V-BY-ONE信号线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一处理模块包括图像信号输出端和音频信号输出端,所述第一处理模块的图像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V-BY-ONE接口的部分引脚,以向所述第二电路板发送V-BY-ONE图像信号,所述第一处理模块的音频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V-BY-ONE接口的另一部分引脚,以向所述第二电路板发送音频信号;
所述第二电路板上设置有第二V-BY-ONE接口和第二处理模块,所述第二V-BY-ONE接口与所述V-BY-ONE信号线的另一端相连,所述第二处理模块包括图像信号接收端和音频信号接收端,所述第二处理模块的图像信号接收端与所述第二V-BY-ONE接口的部分引脚相连,以接收所述第一电路板发送的所述V-BY-ONE图像信号,所述第二处理模块的音频信号接收端与所述第二V-BY-ONE接口的另一部分引脚相连,以接收所述第一电路板发送的所述音频信号,所述第二处理模块用于对所述第一电路板发送的所述V-BY-ONE图像信号和所述音频信号进行处理后输出。
进一步地,所述音频信号包括模拟音频信号和/或数字音频信号。
进一步地,所述模拟音频信号包括左声道模拟信号和右声道模拟信号,所述数字音频信号包括SPDIF信号。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处理模块的图像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V-BY-ONE接口的第50、49、47、46、44、43、41、40、38、37、35、34、32、31、29、28引脚,以向所述第二电路板发送所述V-BY-ONE图像信号,所述第一处理模块的音频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V-BY-ONE接口的第9、14~17、21~24引脚中的若干个引脚,以向所述第二电路板发送所述音频信号;
所述第二处理模块的图像信号接收端连接所述第二V-BY-ONE接口的第50、49、47、46、44、43、41、40、38、37、35、34、32、31、29、28引脚,以接收所述第一电路板发送的所述V-BY-ONE图像信号,所述第二处理模块的音频信号接收端连接所述第二V-BY-ONE接口的第9、14~17、21~24引脚中的若干个引脚,以接收所述第一电路板发送的所述音频信号。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处理模块的音频信号输出端与所述第一V-BY-ONE接口之间和/或所述第二处理模块的音频信号接收端与所述第二V-BY-ONE接口之间还设置有电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鸿合创新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深圳市鸿合创新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40693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不易掉落的便携带式智能执法记录仪
- 下一篇:一种车载高清视频信号的转换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