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铝合金门窗加工用打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405859.9 | 申请日: | 2019-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009808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21 |
发明(设计)人: | 黄东建;何旺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市其邦家居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5C5/02 | 分类号: | B05C5/02;B05C11/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8200 广东省佛山市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铝合金门窗 工用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铝合金门窗加工领域,尤其是均匀胶质的铝合金门窗加工用打胶装置。该铝合金门窗加工用打胶装置,包括胶箱、支撑柱和注胶泵,所述注胶泵串联连接有胶管,所述胶管一端连接有注胶嘴,所述注胶嘴一侧设有平行于水平面的防溢板,所述注胶嘴一端连接有悬臂,所述悬臂滑动连接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外侧通过绳索滑动连接有胶管控温器。本实用新型的铝合金门窗加工用打胶装置通过胶管控温器沿胶管上下运动舒缓胶管内部胶水的涨紧,防止胶管和胶嘴的损伤,且维持胶水在恒定温度不会发生凝结,影响再次使用,均匀胶质,降低操作难度,且利用与注胶嘴端面平行的防溢板阻挡胶水溢出,挤压胶水填满缝隙,提高打胶质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铝合金门窗加工领域,尤其是均匀胶质的铝合金门窗加工用打胶装置。
背景技术
铝合金门窗,是指采用铝合金挤压型材为框、梃、扇料制作的门窗称为铝合金门窗,包括以铝合金作受力杆件(承受并传递自重和荷载的杆件)基材的和木材、塑料复合的门窗,简称铝木复合门窗、铝塑复合门窗。通常铝合金门窗采用玻璃板作为內镶件,玻璃板与框架之间需要注入密封胶,用来保持门窗的密封性以及玻璃板与门框之间的稳固性。现有的注胶方式,采用手工注胶,工人手持注胶器,对缝隙处进行注胶,由于缝隙较小而且大小不一,因此容易出现打不进胶,玻璃板局部与框架密封不严,粘接不牢,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松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申请号为CN201720977648.3、名为“铝合金门窗用注胶装置”的专利文件中公开了一种可以在注胶时撑开缝隙的打胶装置,但是根据该专利文件中公开的技术方案实施会存在以下几个技术问题:
1、该文件中虽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途径,但是在根据该途径给出的具体方案时,该方案不能实现所需的注胶均匀,胶水由胶管运送至铝合金门窗的正上方,其中胶管呈U型走向并连接胶嘴,注胶过程中胶水受注胶泵施压,胶管和胶嘴均受压,极易发生胶管局部膨胀,胶嘴脱落等现象,且胶水受温度影响较大,胶水因运行慢发生部分凝结,对设备的损害增加,出胶困难,出胶不均匀;
2、该装置的嵌缝片将门窗缝隙扩大,部分组装完成的门窗不能够使用,避免无法恢复,影响尺寸精度并造成门窗的使用效果,且因为胶水的流动性,侧向注胶会产生胶水侧溢。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是既能够均匀胶质、又能够提高注胶质量的铝合金门窗加工用打胶装置。
该铝合金门窗加工用打胶装置,包括胶箱、支撑柱和注胶泵,所述胶箱上端设有控制开关,所述控制开关电性连接有注胶泵,所述注胶泵位于胶箱上端,所述注胶泵串联连接有胶管,所述胶管一端连接有胶箱,所述胶管另一端连接有注胶嘴,所述注胶嘴一侧设有平行于水平面的防溢板,所述注胶嘴一端悬空,所述注胶嘴另一端连接有悬臂,所述悬臂滑动连接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外侧通过绳索滑动连接有胶管控温器,所述支撑柱一侧设有底座,所述底座上端安装有齿条,所述底座上端设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下端转动连接有齿轮,所述齿轮与齿条相互啮合。
优选地,所述胶箱内部设有搅拌装置。
优选地,所述胶管紧贴支撑柱和悬臂一侧,且胶管贯穿连接胶管控温器的中部。
优选地,所述胶管控温器包括温度仪、加热片和电池,所述加热片紧贴胶管边缘,所述温度仪电性连接有电池,所述电池电性连接有加热片。
优选地,所述胶管控温器和悬臂均沿支撑柱作垂直升降运动。
优选地,所述支撑柱和悬臂连接处通过滑块和滑轨连接,滑块电性连接有控制开关。
优选地,所述悬臂的悬空端固定连接有注胶嘴,注胶嘴处设有阀门开关。
优选地,所述悬臂位于底座和限位块上端。
优选地,所述限位块一侧安装有摇柄,摇柄转动连接有齿轮。
优选地,所述限位块之间固定夹持有铝合金门窗,铝合金门窗四周设有嵌缝。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市其邦家居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佛山市其邦家居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40585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