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自动上料的触控膜加工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0397335.X | 申请日: | 2019-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993977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4 |
发明(设计)人: | 刘泽江;张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泛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47/24 | 分类号: | B65G47/24;B65G15/30 |
代理公司: | 32103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健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支撑梁 作业板 传送带 本实用新型 从动轮 活动柱 限位柱 限位座 主动轮 横杆 驱动 传动连接 平行安装 平行设置 自动上料 作业过程 偏移 膜加工 嵌入的 驱动板 下表面 限位孔 触控 电机 保证 加工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可自动上料的触控膜加工机构,包括机架、两个平行安装于机架上的支撑梁、电机、设置于支撑梁一端的两个主动轮、位于支撑梁另一端的两个从动轮、传送带和位于传送带上的作业板,位于同一个支撑梁两端的主动轮和从动轮通过传送带传动连接,所述支撑梁下方的机架上安装有一气缸,所述驱动板上连接有两根平行设置的驱动横杆,所述驱动横杆的两端分别安装有一活动柱,位于同一端的两个活动柱之间连接有一限位座,此限位座上具有至少两个限位柱,所述作业板下表面开有若干供限位柱嵌入的限位孔。本实用新型保证在作业板上进行作业时,作业板位置的准确且不会在作业过程中发生偏移,进一步保证对作业板上产品的加工精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自动上料的触控膜加工机构,属于触控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普及应用,信息的电子化、数字化途径越来越丰富。人们使用计算机的各种外设,实现了各种各样的方法,完成信息处理最初的数字化过程。例如:各种键盘输入法、语音录入、图像采集等等,其中最有效的、最便捷的一种是直接通过触摸点击等方式进行信息输入、指令调动。如,在利用计算机绘画制图时,由于利用鼠标操作无法真正如同人们使用笔在纸面上作画的操作一样的灵活,而一直妨碍人们熟练地完成精美的图案制作。采用手触摸,在触摸屏上直接操作,动作就如同在纸面上绘画,因此整个工作十分容易完成,效果较好。再有,随着便携式产品的不断推出,各种外设:键盘、鼠标都被一一省略,例如PDA,基本没有按键的操控,而全部是采用触摸控制笔操作触摸屏完成各种操作。
现在的小尺寸液晶触摸屏由于画面小,表现力弱,不能表现丰富多彩的多媒体应用,而大尺寸的液晶触摸屏,由于功耗大、占空间、价格昂贵等因数,限制了大尺寸液晶触摸屏的应用。
投影成像膜与电磁感应触控膜的出现,解决了大尺寸的触摸液晶屏的弊端,但传统ITO薄膜较脆,不宜用于可弯曲应用,在柔性基材上的导电性及透光率等本质问题也不易克服。银纳米线导电薄膜因其柔软性、低成本、低电阻、透光率高的优势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纳米触控膜是一种封装纳米导线为主的感应薄膜,集精准感应定位、柔性、高透明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用于10英寸以上触控屏的精准触控定位,还应用于精准互动投影及安防定位。目前,市场上还不存在能够独立完整规模性生产纳米触控膜的设备,其生产还处于小试规模阶段,其设备器械多为实验性精密设备,价格昂贵,生产成本高,其次,由于设备的局限性,操作工序更复杂,流水线生产不易,浪费人力物力,成品率不易控制。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自动上料的触控膜加工机构,该可自动上料的触控膜加工机构保证在作业板上进行作业时,作业板位置的准确且不会在作业过程中发生偏移,进一步保证对作业板上产品的加工精度。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自动上料的触控膜加工机构,包括机架、两个平行安装于机架上的支撑梁、电机、设置于支撑梁一端的两个主动轮、位于支撑梁另一端的两个从动轮、传送带和位于传送带上的作业板,位于同一个支撑梁两端的主动轮和从动轮通过传送带传动连接,所述两个主动轮通过一同步轴连接,此同步轴与电机的输出轴连接;
所述支撑梁下方的机架上安装有一气缸,此气缸的活塞杆上连接有一驱动板,所述驱动板上连接有两根平行设置的驱动横杆,所述驱动横杆的两端分别安装有一活动柱,位于同一端的两个活动柱之间连接有一限位座,此限位座上具有至少两个限位柱,所述作业板下表面开有若干供限位柱嵌入的限位孔。
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改进的方案如下:
1. 上述方案中,所述气缸通过一转接板与机架安装连接。
2. 上述方案中,所述限位座上的限位柱数目为两个。
3. 上述方案中,所述作业板上限位孔的数目为4个,分别位于作业板的两端。
4. 上述方案中,所述主动轮安装于同步轴两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泛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泛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39733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锚索输送器
- 下一篇:触控膜加工用自动传输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