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PETD手术入路可视通道有效
申请号: | 201920391851.1 | 申请日: | 2019-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096209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0 |
发明(设计)人: | 孔清泉;窦青瑜;彭智愚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00 | 分类号: | A61B17/00 |
代理公司: | 成都高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2 | 代理人: | 曾克;李晓英 |
地址: | 610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petd 手术 可视 通道 | ||
本实用新型涉及PETD手术入路可视通道,包括外套筒和内套筒,所述外套筒后端连接有手柄A,所述外套筒前端为半鸭嘴状结构;所述内套筒的外径小于外套筒的内径,内套筒的长度大于外套筒的长度;内套筒的后端连接有手柄B,内套筒的前端设有端面齿。本实用新型的半鸭嘴状结构能在工作管道初始放置时,使用单侧突出的“半鸭嘴”别开出行神经根,防止损伤,使用安全;内套筒上的端面齿,可进入骨面将内套筒固定,可以防止内套筒在骨面滑动,准确性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PETD手术入路可视通道。
背景技术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展,腰椎管狭窄症及腰椎间盘突出症等腰椎疾患发病率逐年增加,传统的开放式手术创伤大、出血多、感染率高、术后恢复慢、并发症多,随着微创手术理念的发展和手术器械的不断创新,微创手术已成为腰椎管减压最主要的手术方式。
目前的腰椎管减压手术微创技术主要包括经皮内镜下椎间孔入路椎间盘髓核摘除椎管减压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transforaminal discectomy,PETD)及经皮内镜下椎板间入路腰椎间盘髓核切除椎管减压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interlaminardiscectomy,PEID)。
对于PETD及PEID,手术操作顺序均为:麻醉--影像辅助下穿刺定位--通道的建立--减压--器械退出、术区缝合。
通道的建立主要有以下步骤和器械参与:①首先在穿刺针定位满意情况下放入工作管道至椎板或椎间孔部位;②PETD及PEID两种入路方式在通道建立时都需要环锯磨除部分骨质,PETD需要进行椎间孔的成形;③切除阻挡骨质后工作管道进入椎管。
目前的工作管道置入存在以下问题:a、PETD工作管道可能损伤出行根问题;b、为了使工作管道更顺利穿过人体皮肤、组织,同时避免对皮肤组织造成损伤,工作管道前端都较光滑。虽然,工作管道在可视情况下放置到了准确的位置,但因为工作管道前端较光滑,位置难以固定,容易移位,使得通道建立位置精准度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PETD手术入路可视通道,使用安全,准确性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PETD手术入路可视通道,包括外套筒,所述外套筒后端连接有手柄A,所述外套筒前端为半鸭嘴状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的PETD手术入路可视通道还包括内套筒,所述内套筒的外径小于外套筒的内径,内套筒的长度大于外套筒的长度,内套筒的前端设有端面齿。
进一步的,内套筒的后端连接有手柄B。
其中,内套筒与手柄B焊接。
其中,外套筒与手柄A焊接。
优选地,半鸭嘴状结构的长度为9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半鸭嘴状结构能在工作管道初始放置时,使用单侧突出的“半鸭嘴”别开出行神经根,防止损伤,使用安全;
2,内套筒上的端面齿,可进入骨面将内套筒固定,可以防止内套筒在骨面滑动,准确性高。
附图说明
图1是外套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内套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套筒、2-手柄A、3-半鸭嘴状结构、4-内套筒、6-手柄B、7-端面齿。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未经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39185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机械搅拌装置易损件易维护结构
- 下一篇:一种电焊专用防火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