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智能型直流高稳定度高压发生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20389074.7 | 申请日: | 2019-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003791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07 |
发明(设计)人: | 李丰;廖助富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市华天电力自动化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1/28 | 分类号: | G01R1/28 |
代理公司: | 11589 北京劲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王闯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倍压筒 上端 安装座 第二腔体 第一腔体 上节 本实用新型 高压发生器 均压罩 下节 底座 法兰连接 高稳定度 内部设置 腔体连通 依次递增 接线柱 外筒体 腔体 智能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智能型直流高稳定度高压发生器,包括底座、安装座和外筒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的上端设置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的上端设置有倍压筒,所述倍压筒分为上节倍压筒和下节倍压筒,所述上节倍压筒与下节倍压筒之间通过法兰连接,所述上节倍压筒的上端设置有均压罩,所述均压罩的上端设置有高压引出接线柱,所述安装座内部设置有第一腔体,所述第一腔体的上端设置有第二腔体,所述第二腔体的上端设置有第三腔体,所述第一腔体、第二腔体和第三腔体连通,且其横截面依次递增,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可对智能高压发生器进行较好的保护,使得其在工作过程中能够发挥较高的稳定性,且适用范围较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压发生器,特别是涉及一种智能型直流高稳定度高压发生器,涉及电力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智能直流高压发生器采用高频倍压电路,应用最新的PWM高频脉宽调制技术,闭环调整,采用了电压大反馈,使电压稳定度大幅度提高,并根据电磁兼容性理论,采用特殊屏蔽、隔离和接地等措施,使直流高压发生器实现了高品质、便携式,并能承受额定电压放电而不损坏。适用于电力部门、厂矿企业动力部门、科研单位、铁路、化工、发电厂等对氧化锌避雷器、磁吹避雷器、电力电缆、发电机、变压器、开关等设备进行直流高压试验,是新世纪最理想的换代产品。
目前在电力施工的过程中以及在电力检修的过程中,均需要使用智能型直流高压发生器,但是现在经常存在高压发生器在运输过程中因为工地路面崎岖,导致高压发生器被损坏的情况发生,造成智能型直流高压发生器在工作过程中的稳定性大大降低,影响电力施工的进度。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智能型直流高稳定度高压发生器,能解决智能高压发生器在运输的过程中因工地路面崎岖,导致发生器损坏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型直流高稳定度高压发生器,包括底座、安装座和外筒体,所述底座的上端设置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的上端设置有倍压筒,所述倍压筒分为上节倍压筒和下节倍压筒,所述上节倍压筒与下节倍压筒之间通过法兰连接,所述上节倍压筒的上端设置有均压罩,所述均压罩的上端设置有高压引出接线柱,所述安装座内部设置有第一腔体,所述第一腔体的上端设置有第二腔体,所述第二腔体的上端设置有第三腔体,所述第一腔体、第二腔体和第三腔体连通,且其横截面依次递增,所述倍压筒的外套接有外筒体,所述外筒体左右两侧的外壁上均对称设置有三个螺纹孔,所述螺纹孔上螺纹连接有螺栓,所述螺栓靠近倍压筒的一端设置有橡胶垫。
优选的,所述底座上设置有电缆插座,所述电缆插座与发生器控制箱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底座上还设置有接地端子。
优选的,所述底座的底端设置有Y形伸缩式接脚。
优选的,所述第一腔体、第二腔体和第三腔体的内壁上均设置有螺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能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底座上端设置安装座,且安装座内设置有互相连通且依次递增的三个腔体,将倍压筒的下端与腔体螺纹连接,可以很好的固定装置,且使用范围较广,通过在倍压筒外套接外筒体,且外筒体左右两侧的外壁上均对称设置有三个螺纹孔,且螺纹孔上螺纹连接有螺栓,在螺栓靠近倍压筒的一端设置橡胶垫,可利用螺栓将倍压筒固定,保护装置在运输过程中不受损坏,提高了装置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智能型直流高稳定度高压发生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智能型直流高稳定度高压发生器安装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智能型直流高稳定度高压发生器外筒体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市华天电力自动化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武汉市华天电力自动化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38907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