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保护套快速成型加工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920374092.8 | 申请日: | 2019-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971849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03 |
发明(设计)人: | 侯媛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兴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26 | 分类号: | B29C45/26;B29C45/73 |
代理公司: | 44245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盛洪<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 |
地址: | 523000***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底模 分流器 快速成型 环形管 本实用新型 加工模具 输水管 压模 对称固定 高效加工 加工效率 快速降温 循环水流 左右两侧 出水管 进水管 模槽 热度 套接 注模 背面 制作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保护套快速成型加工模具,包括底模和压模,所述底模的中部和底部分别套接有环形管,两个环形管的正面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输水管,两个环形管的背面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二输水管,底模正面的中部设置有第一分流器,第一分流器底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出水管,底模背面的中部设置有第二分流器,第二分流器顶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进水管,压模左右两侧的中部对称固定连接有限位条。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保护套快速成型加工模具,多方位的为模槽内部进行注模,高效快捷,为保护套的制作提供便捷,增加了加工效率,利用循环水流,带走底模的热度,通过快速降温使保护套能够快速成型,进一步的为高效加工提供支持。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保护套加工模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保护套快速成型加工模具。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水平的快速发展市场的多元化发展,各种保护套随着手机品牌和功能的增加而呈多样化,将手机保护套按质地分有皮革,硅胶,布料,硬塑,皮套,金属钢化玻璃壳,软塑料,绒制,绸制等品类,手机保护套不仅作为装饰品让手机成为一道风景,更能保护手机,防摔、防刮、防水和防震的功能,一般的手机保护套要形成四面包边,进一步四面向内扣边包屏的金属内扣式手机外壳,工艺繁琐,不仅需要冲压成型,还需后期人工整型成内扣四边,虽美观但存在制造工艺繁琐,成本较高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保护套快速成型加工模具,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保护套快速成型加工模具,包括底模和压模,所述底模的中部和底部分别套接有环形管,两个所述环形管的正面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输水管,两个所述环形管的背面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二输水管,所述底模正面的中部设置有第一分流器,所述第一分流器底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出水管,所述底模背面的中部设置有第二分流器,所述第二分流器顶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进水管,所述压模左右两侧的中部对称固定连接有限位条,所述压模顶部的正中设置有注料管,所述压模左右两侧的底部对称设置有第一出料管,所述压模底部的正中设置有密封盒,所述密封盒底部的正中设置有第二出料管,所述第二出料管的中部套接有密封环。
优选的,所述底模顶部的正中开设有模槽,所述底模顶部的左右两侧分别开设有三个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的内腔由其左右两侧与底模的外部、限位槽的内腔相连通。
优选的,所述环形管贯穿底模的外壁并延伸至底模壁体的内部,所述环形管与底模的壁体紧密贴合,两个所述第一输水管正面的一端与第一分流器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第二输水管背面的一端与第二分流器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限位条的数量为六个,所述限位条分别与限位槽对应设置,所述压模底部的一端延伸至模槽的内部,所述压模正面、背面以及左右两侧的顶部贴合模槽内壁正面、背面以及左右两侧的顶部,六个所述限位条分别延伸至六个限位槽的内部并由限位槽延伸至底模的外部,所述限位条的正面和背面贴合限位槽正面和背面的内壁。
优选的,所述压模底部的正中开设有固定槽,所述密封盒设置在固定槽内腔的顶部并与固定槽的内壁相贴合,所述密封环设置在固定槽内腔的底部,所述密封环贴合固定槽的内壁并与固定槽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出料管顶部的一端贯穿密封盒底部正中的外壁并延伸至密封盒的内部,所述第二出料管与密封环的壁体紧密贴合并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注料管底部的一端依次贯穿底模、密封盒顶部的外壁并延伸至密封盒的内部,所述注料管分别与底模、密封盒的壁体紧密贴合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出料管靠近压模的一端依次贯穿底模、密封盒侧面的外壁并延伸至密封盒的内部,所述第一出料管分别与底模、密封盒的壁体紧密贴合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出料管的数量为六个,所述第一出料管分别设置在左右两侧的底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兴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兴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37409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形成具有动态减振器的驱动轴的模具
- 下一篇:一种轨距挡板注塑模具模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