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清洗和收集水产动物苗种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373491.2 | 申请日: | 2019-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996498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21 |
发明(设计)人: | 陈梓聪;陈丕茂;袁华荣;龙鑫玲;陈文静;刘祝楠;陆尧;朱文涛;马鸿梅;冯钰婷;张皓铭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K63/00 | 分类号: | A01K63/00;A01K63/04;A01K63/10 |
代理公司: | 11616 北京盛凡智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屠佳婕 |
地址: | 51022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苗种 水管 水产动物苗种 清洗 本实用新型 过滤棉 底板 排水管 固定基座 虹吸作用 阶段处理 控温装置 人工操作 水中杂质 存活率 过滤框 过滤箱 进气管 进水管 潜水泵 小水体 沉降 增氧 去除 过滤 耗时 受伤 死亡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清洗和收集水产动物苗种的装置,包括底板。本实用新型通过过滤箱、苗种箱、过滤框、进水管、第一过滤棉、第二过滤棉、第一排水管、固定基座、潜水泵、第一水管、第二水管、进气管、增氧头和控温装置的配合使用,通过第一水管将过滤后的水洒向苗种箱的内部,达到可以清洗苗种和分离水中杂质的效果,该用于清洗和收集水产动物苗种的装置,解决了现有阶段处理方式为人工吸取的方法去除残渣,通过虹吸作用清除沉降于容器底部的残渣,但是该方法耗时耗力,操作繁琐并且需要将苗种较高密度地集中于较小水体中,加上大量的人工操作,难免造成脆弱的苗种受伤死亡的问题,增强了苗种的存活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产养殖业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清洗和收集水产动物苗种的装置。
背景技术
在水产养殖业空前发达的今天,我国的水产行业在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环保生态发展等领域作出重要贡献。水产苗种培育行业作为水产养殖业的关键组成部分也随之得到大力的发展。在水产育苗过程中,当苗种成长至放养或贩卖规格时,需要将其从培育池中收集与转移到容器之中。但是即便使用新式的苗种收集装置让不可避免地在收集苗种时将池中的残饵、粪便、死亡苗种的尸体等杂物混杂其中,极大影响了后期苗种清点、分装等工作步骤的效率,并且这些杂物在收集了高密度的苗种的水体中将极大地影响水质状况,从而引起脆弱的苗种的不适,削弱了苗种的免疫力,甚至会出现其大量死亡的现象,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在养殖水产物时需要用到清洗和收集水产动物苗种的装置,但现有阶段处理方式为人工吸取的方法去除残渣,通过虹吸作用清除沉降于容器底部的残渣,但是该方法耗时耗力,操作繁琐并且需要将苗种较高密度地集中于较小水体中,加上大量的人工操作,难免造成脆弱的苗种受伤死亡,降低了苗种的存活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清洗和收集水产动物苗种的装置,具备可以清洗苗种和分离水中杂质的优点,解决了现有阶段处理方式为人工吸取的方法去除残渣,通过虹吸作用清除沉降于容器底部的残渣,但是该方法耗时耗力,操作繁琐并且需要将苗种较高密度地集中于较小水体中,加上大量的人工操作,难免造成脆弱的苗种受伤死亡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清洗和收集水产动物苗种的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过滤箱,所述过滤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苗种箱,所述过滤箱内腔底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过滤框,所述过滤框的顶部连通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远离过滤框的一侧贯穿至苗种箱的顶部,所述过滤框内腔的顶部横向固定连接有第一过滤棉,所述过滤框的内腔且位于第一过滤棉的底部横向固定连接有第二过滤棉,所述过滤框右侧的底部连通有第一排水管,所述过滤箱内腔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基座,所述固定基座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潜水泵,所述潜水泵的输出端连通有第一水管,所述第一水管的顶部贯穿至苗种箱的内腔,所述潜水泵的输入端连通有第二水管,所述过滤箱内腔右侧的底部贯穿设置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的底部连通有增氧头,所述过滤箱内腔左侧的底部贯穿设置有控温装置。
优选的,所述过滤框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三角块,所述三角块的左侧与过滤框的内壁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水管的内部设置有节流阀,所述节流阀配合第一水管使用。
优选的,所述过滤箱右侧的底部连通有第二排水管,所述第二排水管的右侧活动安装有密封盖。
优选的,所述第一水管和第二水管的右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右侧与过滤箱的内壁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进水管的内腔且位于苗种箱的顶部横向设置有过滤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未经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37349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小龙虾防逃设施
- 下一篇:一种使用新能源的水产品养殖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