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污泥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352515.6 | 申请日: | 2019-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97218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03 |
发明(设计)人: | 孙邦化;龙继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沙聚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1/00 | 分类号: | C02F11/00 |
代理公司: | 43207 长沙智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陈铭浩<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 |
地址: | 410013 湖南省长沙市长沙***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污泥 污泥处理装置 重金属杂质 导流板 进料口 连接杆 筒体 转动 本实用新型 大颗粒杂质 导流板顶部 驱动电机 筒体顶部 筒体内腔 旋转叶片 转轴转动 控制器 磁铁套 大颗粒 导入筒 过滤网 体内部 重金属 使用率 壳体 吸附 转轴 皮带 过滤 泥土 检测 配合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污泥处理装置,包括筒体,筒体顶部的右侧设置有进料口,筒体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杆,两个连接杆的底部之间固定连接有壳体,筒体内腔左侧的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导流板。该污泥处理装置,通过将污泥从而进料口导入筒体内部,然后通过控制器第一驱动电机工作,继而使第一转轴通过皮带带动第二转轴转动,旋转叶片随之转动,污泥陆续通过第一导流板和第二导流板顶部的第一过滤网,将污泥中的大颗粒杂质以及大颗粒重金属杂质过滤掉,然后多个磁铁套转动的配合,从而吸附污泥中的微小重金属杂质,从而有效的避免泥土出来检测重金属过高,使用率低,给企业造成成本的增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泥处理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污泥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污泥处理是对污泥进行减量化、稳定化和无害化处理的过程,污水处理程度越高,就会产生越多的污泥残余物需要加以处理,除非是利用土地处理或污水塘处理污水,否则一般的污水处理厂必须设有污泥处理设施,对现代化的污水处理厂而言,污泥的处理与处置已成为污水处理系统运行中最复杂、且花费最高的一部分。
目前传统的污泥处理装置过于简单,对其中的重金属无法清除,使得泥土出来检测重金属过高,使用率低,给企业造成成本的增加,并且泥土出来较湿,出土时需要员工操作,造成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污泥处理装置,解决了以上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污泥处理装置,包括筒体,所述筒体顶部的右侧设置有进料口,所述筒体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杆,两个所述连接杆的底部之间固定连接有壳体,所述筒体内腔左侧的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导流板,所述筒体内腔右侧的上方和下方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导流板,所述第一导流板位于两个所述第二导流板之间,所述第一导流板和第二导流板顶部的中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过滤网,所述筒体背面的下方设置第一驱动电机,且筒体的背面与第一驱动电机的连接位置处设置有第一固定架,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正面贯穿筒体的背面,且延伸至筒体的内部,所述筒体背面的上方插接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的正面贯穿筒体的背面,且延伸至筒体的内部,所述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分别位于第一导流板与第二导流板之间,所述第一转轴与第二转轴的外表面之间传动连接有皮带,所述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的外表面均等距离固定连接有旋转叶片,所述旋转叶片的外表面活动套接有磁铁套,所述筒体的底部贯通连接有通管,所述筒体内腔的下方设置有第二过滤网,所述通管的尾部与壳体的顶部贯通连接,所述壳体的左侧设置有第二驱动电机,且壳体的左侧与第二驱动电机的连接位置处设置有第二固定架,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杆,所述转杆的右侧贯穿壳体的左侧,且延伸至壳体的内腔,所述转杆的顶部和底部均等距离固定连接有搅拌杆,所述壳体内腔的底部和顶部均设置有加热装置,所述壳体右侧的下方设置有出料口。
优选的,所述壳体右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抽风机,所述抽风机的左侧贯通连接有进风管,该进风管的尾部与壳体的左侧贯通连接,所述抽风机的右侧贯通连接有出风管。
优选的,所述通管的外表面设置有电磁阀。
优选的,所述筒体的正面通过合页铰接有玻璃透视门。
优选的,所述壳体左侧的下方固定连接与控制器,该控制器的输出端与第一驱动电机、第二驱动电机和电磁阀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污泥处理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沙聚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长沙聚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35251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河道淤泥曝气搅拌结构
- 下一篇:干污泥冷却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