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油水分离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343453.2 | 申请日: | 2019-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21005746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14 |
发明(设计)人: | 叶帆;赵海洋;郭靖;赵毅;钟荣强;赵德银;黎志敏;常小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北油田分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17/02 | 分类号: | B01D17/02;B01D17/038;B01D17/12;C10G33/00 |
代理公司: | 11611 北京聿华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罗华;刘华联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隔筒 筒体 油水分离装置 本实用新型 处理介质 射流器 进液 油水分离效率 使用寿命 筒体侧部 筒体顶部 旋流分离 出液口 导流板 进液口 排渣口 重量轻 切向 连通 体内 停留 灵活 出口 投资 维护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油水分离装置,包括筒体,筒体内设有内隔筒。在靠近筒体底部的位置设有进液射流器,筒体上与进液射流器连接的位置设有能够使待处理介质从筒体切向进入内隔筒的进液口。内隔筒内设有能够使待处理介质向上升的导流板。筒体侧部设有出液口,筒体底部设有与内隔筒连接的排渣口,筒体顶部设有能够与内隔筒连通的出口。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油水分离装置,结合了旋流分离和气浮技术的优点,不仅能够提高油水分离效率,而且具有停留时间短、结构紧凑、重量轻、占地面积少,投资费用低,操作简便,使用灵活、使用寿命长、维护费用少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田采出液的油水分离及含油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油水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各油田采出液量的逐年提升及采出液中含水量的逐渐升高,使得地面原油集输系统的运转负荷越来越大,流程越来越长,这也给现场生产操作和安全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压力。目前,在油田采出液脱水工艺中普遍采用的是重力沉降罐沉降分离工艺。但是,重力沉降罐占地面积大,停留时间长,且只能分离出粒径较大的浮油,分离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提高油水分离效率结构紧凑的油水分离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油水分离装置,包括筒体,筒体内设有内隔筒。在靠近筒体底部的位置设有进液射流器,筒体上与进液射流器连接的位置设有能够使待处理介质从筒体切向进入内隔筒的进液口。内隔筒内设有能够使待处理介质向上升的导流板。筒体侧部设有出液口,筒体底部设有与内隔筒连接的排渣口,筒体顶部设有能够与内隔筒连通的出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油水分离装置,来液经进液射流器减压释放微气泡,含有大量微气泡的待处理介质通过进液口从筒体中下部切向进入内隔筒,经导流板引导,依靠内隔筒结构的合理设计使得待处理介质中的离心加速度稳定在合理区间,尽可能降低原油乳化程度,并有效地规避了产水被二次污染的可能,也降低了由来液不稳定造成的水质波动。待处理介质中的油水气在旋流过程中同时同向上升,油滴和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会发生接触并黏附,形成密度比油滴更小的油滴-微气泡黏附体,并向筒体中心运移。介质通过内隔筒顶部开口后,油滴-微气泡黏附体等轻组分继续上升,水相介质则折返向下,从而实现良好油水分离效果。继续上升的油滴-微气泡黏附体及微气泡最终在筒体内液体的上层形成油或乳液状的连续层,产生的油气堆积物连续不断地通过出口排出。来液中的泥沙等沉积渣进入分离装置后回集中于罐体底部,可通过排渣口不定期排放处理。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油水分离装置结合旋流分离和气浮技术的优点,相比现有技术中的重力沉降罐,不仅能够提高油水分离效率,而且具有停留时间短、结构紧凑、重量轻、占地面积少、投资费用低、操作简便、使用灵活、使用寿命长、维护费用少等优点。
对于上述技术方案,还可进行如下所述的进一步地改进。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油水分离装置,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筒体的顶部设有能够与出口连通的通气母管,通气母管与进液射流器之间设有循环通气管。
通过设置通气母管和循环通气管,能够使得油水分离装置根据实际需要引入适量循环气,在强剪切的条件下生成微气泡,强化之后的分离效果。
进一步地,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循环通气管上设有流量计和流量调节阀。
通过在循环气管上设置流量计与流量调节阀一起配合,可以在气泡控制方面有定量的数据参考,现场实际操作时,气泡大小及数量上的控制更为精确、稳定,油水分离效率得以持续保证,减少人为经验操作造成的流程波动。
具体地,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通气母管构造为三通管。
通过多通母管的设置,能够减少在筒体上的开口数量,确保筒体的结构强度,降低油水分离装置在制造过程的加工难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北油田分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北油田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34345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雷公藤多苷生产用层析柱
- 下一篇:一种油水分离器与油回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