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应用于导管法的咽鼓管吹张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342807.1 | 申请日: | 2019-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21135622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8 |
发明(设计)人: | 庞湃;杨宁;何禹佳;高娇;卢瑶;解霞;句菲;安静;李君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F11/00 | 分类号: | A61F11/00 |
代理公司: | 沈阳维特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21229 | 代理人: | 甄玉荃 |
地址: | 110034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用于 导管 咽鼓管吹张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辅助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导管法的咽鼓管吹张装置。包括墙壁吸氧装置、咽鼓管导管、橡胶导管、空气压缩泵雾化器、辅助雾化装置,该咽鼓管吹张装置应用时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的连接方式是:墙壁吸氧装置与橡胶导管连接,橡胶导管与欧式管连接;第二阶段:空气压缩泵雾化器通过辅助雾化装置与橡胶导管连接,橡胶导管与欧式管连接。应用该装置能够将经空气压缩泵雾化器将药物(糖皮质激素)送入鼓室内可有效治疗分泌性中耳炎,具有治疗安全、有效、费用低、疗程短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辅助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导管法的咽鼓管吹张装置。
背景技术
分泌性中耳炎是以中耳积液以及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更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其治疗方法很多,尤以药物及物理治疗为主,多数可以痊愈。但如果治疗不恰当,部分会迁延发展为慢性分泌性中耳炎,为治疗带来困难。而分泌性中耳炎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咽鼓管功能障碍,鼓室内原有的气体逐渐被粘膜吸收,腔内形成负压,中耳粘膜肿胀,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致使鼓室内出现漏出液。如负压不解除,中耳粘膜还将产生一系列病理改变。导管法咽鼓管吹张是一种传统的保守治疗方法,疗效确切,但是治疗时间一般较长。我们尝试对传统的导管法咽鼓管吹张进行改良,在吹张的同时将糖皮质激素吹入咽鼓管及中耳。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应用于导管法的咽鼓管吹张装置,包括墙壁吸氧装置、咽鼓管导管、橡胶导管、空气压缩泵雾化器、辅助雾化装置,所述橡胶导管与咽鼓管导管连接,橡胶导管的另一端与墙壁吸氧装置或辅助雾化装置连接,所述辅助雾化装置与空气压缩泵雾化器连接。
所述咽鼓管导管为欧式管。
所述墙壁吸氧装置包括流量表和氧气湿化瓶。
所述辅助雾化装置包括20毫升注射器及1毫升注射器各一个,其中20毫升注射器的一端与空气压缩泵雾化器连接,另一端与1毫升注射器连接,1毫升注射器与橡胶导管连接。
所述1毫升注射器的一端与空气压缩泵雾化器的接口相匹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应用该装置能够将经空气压缩泵雾化器将药物(糖皮质激素)送入鼓室内可有效治疗分泌性中耳炎,具有治疗安全、有效、费用低、疗程短等优点。本装置中的氧气流量可根据需要随时调节,且气流均匀连续,使用非常方便安全,避免通气量过大将鼓膜吹破,亦可避免通气量过小无法达到治疗效果。应用该装置可使得操作者能够连续灵活进行中心吸氧装置与空气压缩泵之间的转换,可以实现单人操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一阶段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二阶段连接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一种应用于导管法的咽鼓管吹张装置,包括墙壁吸氧装置1、咽鼓管导管3、橡胶导管2、空气压缩泵雾化器6、辅助雾化装置,该咽鼓管吹张装置应用时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的连接方式是:墙壁吸氧装置1与橡胶导管2连接,橡胶导管2与咽鼓管导管3连接;
第二阶段:空气压缩泵雾化器6通过辅助雾化装置5与橡胶导管2连接,橡胶导管2与咽鼓管导管3连接。
所述咽鼓管导管3为欧式管。
所述墙壁吸氧装置1包括流量表12和氧气湿化瓶1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未经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34280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生命体征智能监测腰带
- 下一篇:一种图书书籍整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