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轴用密封圈有效
申请号: | 201920326254.0 | 申请日: | 2019-03-14 |
公开(公告)号: | CN21003441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07 |
发明(设计)人: | 尤健清;王惠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太仓市明宇密封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J15/3232 | 分类号: | F16J15/3232 |
代理公司: | 32366 苏州隆恒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周子轶 |
地址: | 215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密封唇 液压系统 油槽 本实用新型 轴用密封圈 第一端 密封圈 弹性材质 工作介质 密封效果 耐磨材质 密封性 嵌入的 突起部 泄油槽 限位 油液 密封 嵌入 节约 外部 延伸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液压系统密封的轴用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包括环形的主体和O型圈,所述主体包括朝向液压系统内部的第一端和朝向液压系统外部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包括第一密封唇和第二密封唇,所述第一密封唇和所述第二密封唇之间形成一供所述O型圈嵌入的油槽,所述第一密封唇和所述第二密封唇均具有朝向所述油槽延伸的突起部,从而用于对嵌入所述油槽内的O型圈进行限位,所述主体采用耐磨材质制成,所述O型圈采用弹性材质制成。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轴用密封圈,其O型圈不会自行从油槽内脱落,确保了密封效果,密封性提升了10%。另外,由于设置了泄油槽,确保液压系统内的油液不会发生串漏,有效节约了工作介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了密封件技术领域,具体的是一种轴用密封圈。
背景技术
在液压系统中,密封件用于防止工作介质的泄漏及防止外界灰尘和异物侵入液压系统中。液压系统外漏会造成工作介质的浪费、污染机器和环境,甚至会引起机械操作失灵及设备、人身事故;内漏会引起液压系统容积效率急剧下降,达不到所需要的工作压力,甚至不能进行工作;而外界灰尘、脏污、异物等的入侵,则可能会引起或加剧液压元件摩擦副的磨损,进一步导致泄漏。因此,提高密封件的密封性、抗挤压性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轴用密封圈,其用于解决上述问题中的至少一种。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轴用密封圈,用于液压系统的密封,包括环形的主体和O型圈,所述主体包括朝向液压系统内部的第一端和朝向液压系统外部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包括第一密封唇和第二密封唇,所述第一密封唇和所述第二密封唇之间形成一供所述O型圈嵌入的油槽,所述第一密封唇和所述第二密封唇均具有朝向所述油槽延伸的突起部,从而用于对嵌入所述油槽内的O型圈进行限位,所述主体采用耐磨材质制成,所述O型圈采用弹性材质制成。
具体的,所述突起部与所述O型圈的接触面为弧形面。
具体的,所述第一密封唇和所述第二密封唇的端面平行。
具体的,所述第一密封唇和所述第二密封唇朝向第一端的端面上均设有多个泄油槽。
具体的,所述泄油槽沿所述第一密封唇和所述第二密封唇的周向均匀分布。
具体的,所述第一密封唇和所述第二密封唇上的泄油槽的数量均为4-6个。
具体的,所述第一密封唇和所述第二密封唇上的泄油槽一一对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所述第一密封唇和所述第二密封唇具有朝向所述油槽延伸的突起部,即所述油槽的入口处具有倒扣结构,可以对嵌入其内的O型圈产生限制,避免O型圈自行从油槽内脱落,导致O型圈对第一密封唇和第二密封唇的预压力丧失,影响密封唇的密封效果。
2.所述第一密封唇和所述第二密封唇上均设有沿周向均匀设置的多个泄油槽,所述泄油槽有利于液压系统内的油液在流动时能与密封圈充分接触,避免油液从缸体和活塞杆之间的缝隙中串漏,节约了油液。
3.所述密封圈经台架试验,其密封性能较现有产品提升了10%。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轴用密封圈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太仓市明宇密封件有限公司,未经太仓市明宇密封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32625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