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智能手机的微孔板分析仪成像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320340.0 | 申请日: | 2019-03-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9821046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20 |
发明(设计)人: | 李晓春;晁晓欣;张校亮;于化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太原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1/01 | 分类号: | G01N21/01 |
代理公司: | 14110 太原晋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任林芳 |
地址: | 030024 ***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微孔板 本实用新型 光学透镜 和面光源 拍照 疾病标志物 成像装置 基层医疗 检测装置 快速定量 平行设置 依次设置 诊断技术 智能手机 分析仪 并集 焦点 检测 医学 应用 | ||
本实用新型基于智能手机的微孔板分析仪成像装置,属于医学即时诊断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更简便的检测装置,实现对微孔板的测定,并集成为小型化的设备用于疾病标志物快速定量检测;技术方案为:本装置包括外壳,外壳的顶端设有一个拍照孔,外壳的内部从上往下依次设置有光学透镜、微孔板和面光源,光学透镜的焦点在拍照孔的下方,微孔板和面光源平行设置;本实用新型可广泛应用于家庭和基层医疗领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基于智能手机的微孔板分析仪成像装置,属于医学即时诊断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长期以来,疾病诊断和治疗依赖于专门的检验科和大型医院,需要专业的检验设备和检验人员。近几年,不发达地区和基层医疗机构的需求日益高涨,传统的诊疗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开发小型化检验设备和简便化检验方法已成为研究的热点。在疾病诊断中,疾病标志物是疾病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的重要手段,临床检验需要定量疾病标志物的信息,以便准确地监测和评估治疗进展。目前,大多数疾病标志物是在专门的实验室或在医疗点(例如,医生诊所)使用专门技术和检验设备进行测定的。
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是检测疾病标志物常用的一种方法。通常,ELISA是在微孔板中进行反应,微孔板是一种高通量的检测工具,高通量检测对于疾病的快速诊断和成本降低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在微孔里进行抗原抗体结合反应,来精确的测定疾病标志物的浓度。使用专门的仪器对孔板进行测定,采用分光光度法进行光学分析测定疾病标志物浓度。这些仪器体积大、成本昂贵、操作复杂且需要专门的人员,难以应用到不发达地区和基医疗机构。
在这种情况下,开发便携式、简便化检测ELISA的装置具有巨大的潜力。1993年智能手机诞生以来,作为一种高科技产品,它迅速风靡全球。智能手机具有便携性、普及范围广、开放的安卓系统和高分辨成像功能的优点,利用它来作为检测设备可以面向普通大众.智能手机具有强大数据处理功能,能够实现数据传输让信息全球共享,使其在即时在线检测方面显示出巨大潜力。近几年,研究人员为了解决传统检测需要依赖大型仪器的问题,开发了一系列基于智能手机的检测技术,实现了数据采集,分析,显示以及共享等。近年来,将智能手机用于微孔板分析也得到了国内外研究学者的广泛的关注,它们在减小设备体积,降低检测成本方面做出了很多贡献。但是也有一些问题,如装置搭建操作复杂和产品部件加工工艺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基于智能手机的微孔板分析仪成像装置,克服了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更简便的检测装置,实现对微孔板的测定,并集成为小型化的设备用于疾病标志物快速定量检测。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基于智能手机的微孔板分析仪成像装置,包括外壳,外壳的顶端设有一个拍照孔,外壳的内部从上往下依次设置有光学透镜、微孔板和面光源,光学透镜的焦点在拍照孔的下方,微孔板和面光源平行设置。
进一步,所述面光源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反光板、导光板和扩散板,在导光板的两侧设有LED灯条。
进一步,所述微孔板的两端设置有卡槽,卡槽用于将所述微孔板进行推出和推进。
进一步,所述微孔板上设有96个微孔,96个微孔以12×8的行列排布。
进一步,所述光学透镜为凸透镜,凸透镜的周围设置有若干槽口,槽口固定在所述外壳的内壁四周,用于固定凸透镜。
进一步,所述外壳为长方体,长方体的一个侧面为门体。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体积小,便于携带,成本低,操作简单易行,无需专门操作人员,能够应用在不发达地区和基层医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太原理工大学,未经太原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32034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