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颈椎痛治疗枕有效
申请号: | 201920308924.6 | 申请日: | 2019-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96611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22 |
发明(设计)人: | 王应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应德 |
主分类号: | A47G9/10 | 分类号: | A47G9/10;A61H7/00;A61N2/08 |
代理公司: | 50228 重庆飞思明珠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刘念芝<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 |
地址: | 550001 贵州省贵阳市云岩***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壳体 弧形凸起 缓冲柱 柔软体 治疗枕 轮体 底板 电机驱动转盘 本实用新型 活动连接有 使用者颈部 按摩机构 底板边缘 壳体外部 生活用品 加热件 颈椎病 颈椎痛 开口处 连接槽 耐磨体 侧板 磁疗 颈部 内腔 套筒 加热 轴承 按摩 疼痛 增设 运转 缓解 覆盖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用品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颈椎痛治疗枕,包括内壳体以及包裹在内壳体外部的柔软体,所述内壳体包括底板以及设置在底板边缘的侧板,所述内壳体中部为内腔,所述内壳体顶部的开口处开设有连接槽,所述套筒中均预装有弹性体,所述缓冲柱的一端固定连接到弹性体,所述缓冲柱的顶端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有轮体,所述轮体的顶部覆盖有弧形凸起,所述弧形凸起的顶部和耐磨体接触。通过增设按摩机构,使电机驱动转盘运转,弧形凸起以上的柔软体能够对使用者的颈部进行按摩,缓解使用者颈部疼痛,通过加热件的设计,能够对和治疗枕进行加热,具有一定的磁疗作用,适合颈椎病患者使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用品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颈椎痛治疗枕。
背景技术
一般认为,枕头是人们为睡眠舒适而采用的填充物。从现代医学研究上认识,人体的脊柱,从正面看是一条直线,但侧面看是具有三个生理弯曲的曲线。为保护颈部的正常生理弯曲,维持人们睡眠时正常的生理活动,睡觉时须采用枕头。
发明人经研究发现,传统的枕头不具备按摩颈椎的作用,不利用颈椎病人群使用,如何发明一种颈椎痛治疗枕来解决这些问题,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弥补以上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颈椎痛治疗枕,旨在改善传统的枕头不具备按摩颈椎的作用,不利用颈椎病人群使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颈椎痛治疗枕,包括内壳体以及包裹在内壳体外部的柔软体,所述内壳体包括底板以及设置在底板边缘的侧板,所述内壳体中部为内腔,所述内壳体顶部的开口处开设有连接槽,所述连接槽中连接有耐磨体,所述耐磨体将内壳体顶部的开口封堵,所述内腔中设置有按摩机构、加热件和磁性体,所述加热件和磁性体均安装在内壳体的底板上,所述按摩机构包括对称设置的两组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转盘,所述转盘上均分分布有若干组套筒,所述套筒中均预装有弹性体,所述套筒中还插接有缓冲柱,所述缓冲柱的一端固定连接到弹性体,所述缓冲柱的顶端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有轮体,所述轮体的顶部覆盖有弧形凸起,所述弧形凸起的顶部和耐磨体接触。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柔软体为海绵结构,所述柔软体的表面还覆盖有厚度不小于两毫米的乳胶层,质地柔软舒适。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内壳体为聚氯乙烯材料一体成型,所述耐磨体为耐磨皮革结构层,更加耐磨,所述耐磨体缝合于连接槽,不易脱落。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弹性体为弹簧,所述缓冲柱的一端固定焊接于弹性体,通过弹性体的设计,具有一定的缓冲效果。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套筒不少于四组,所述套筒在转盘上呈环形阵列分布,所述套筒垂直焊接于转盘,多个弧形凸起能够同时按摩。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弧形凸起为聚乙烯材料一体成型,更加耐磨,所述弧形凸起通过粘合胶固定粘连于轮体。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加热件为电阻丝结构,通过加热件的设计,能够对和治疗枕进行加热,使治疗枕得温度升高,电阻丝、电机分别通过开关连接到电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颈椎痛治疗枕,人体颈部的皮肤和柔软体接触,通过增设按摩机构,使电机驱动转盘运转,由于弧形凸起的顶部和耐磨体接触,使得弧形凸起以上的柔软体能够对使用者的颈部进行按摩,缓解使用者颈部疼痛,通过加热件的设计,能够对和治疗枕进行加热,使治疗枕得温度升高,通过磁性体的设计,根据目前的磁疗枕原理,具有一定的磁疗作用,适合颈椎病患者使用。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应德,未经王应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30892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