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带针和孔软骨镊有效
申请号: | 201920292416.3 | 申请日: | 2019-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064407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2 |
发明(设计)人: | 王忠堂;蒋思军;戚昌栋;王娟;刘杰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曙光医学美容医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7/00 | 分类号: | A61B17/00;A61B17/24;A61B17/3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软骨 | ||
带针和孔软骨镊,包括连接部、手柄、夹持部,夹持部内侧设置咬合齿区,一侧夹持部的咬合齿区设置针和孔,另一侧夹持部的咬合齿区对应设置孔和针,夹持多层软骨片,针刺穿多层软骨片,进入对侧孔,确保稳定夹持软骨片,提高医师工作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夹持固定软骨片的软骨镊。
背景技术
整形外科工作中,经常需要借助耳软骨、鼻中隔软骨、肋软骨片的组装拼接,重新塑造鼻部支撑结构。
软骨镊用于夹持多层软骨片进行缝合时,经常发生各层软骨片间相对滑动,将引起缝合固定错位,导致塑造的鼻部支撑结构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为避免各层软骨片间相对滑动,通常采用措施包括:
(1)发现各层软骨片间相对滑动时,重新用软骨镊调整夹持,将增加手术时间;
(2)发现各层软骨片间相对滑动时,重新用软骨镊调整夹持,并增强夹持力度,将导致手指疲劳;
(3)助手额外采用注射器针头临时贯穿多层软骨片,将增加手术步骤,占用助手额外时间,延长手术时间;
(4)助手在实施注射器针头贯穿多层软骨片,或拔除注射器针头时,因力度把握不准确,可能导致软骨片破损、断裂,需要额外重新在患者身体内切取软骨,将增加患者痛苦,延长手术时间。
鉴于此,设计带针和孔的软骨镊,医生在手术中夹持多层软骨片,软骨镊自带的针刺穿多层软骨片,将确保稳定夹持、固定多层软骨片,提高整形外科医师工作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带针和孔的软骨镊,医生在手术中夹持多层软骨片时,软骨镊自带的针刺穿多层软骨片,达到确保稳定夹持固定多层软骨片、提高医疗工作效率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
带针和孔软骨镊,包括连接部、手柄、夹持部,其中,夹持部内侧设置咬合齿区,并且,左侧夹持部的咬合齿区设置针和孔,右侧夹持部的咬合齿区相对应的设置孔和针,夹持多层软骨片,针刺穿多层软骨片,进入相对应的孔。
所述针和孔设置于所述咬合齿区纵向中轴线上,所述针和孔间距3mm~8 mm。
所述针包括针根部、针主体部和针尖部,所述针根部固定于所述咬合齿区,所述针尖部为游离,所述针的长度3mm~5mm,所述针主体部直径0.3mm~0.5 mm。
所述孔包括外侧孔和内侧孔,所述外侧孔开口于所述夹持部的外侧,呈圆形外观,直径0.45mm~0.75mm,所述内侧孔开口于所述夹持部的内侧,所述外侧孔向所述内侧孔逐渐移行过渡为椭圆形外观,孔径逐渐增大,其长径与所述咬合齿区纵向中轴线一致,其长径长度为1.0mm~1.75mm,其短径与所述咬合齿区纵向中轴线垂直,其短径长度为0.75mm~1.0mm。
所述左侧夹持部的咬合齿区还可设置两个针、不设置孔,其中,所述两个针间距3mm~8mm;所述右侧夹持部的咬合齿区相对应的设置两个孔、不设置针,其中,所述两个孔间距3mm~8mm。
所述左侧夹持部的咬合齿区还可设置一个针、不设置孔,所述右侧夹持部的咬合齿区相对应的设置一个孔、不设置针。
所述左侧夹持部的咬合齿区还可设置两个针、一个孔,其中针、孔、针间距0.25mm~4.5mm;所述右侧夹持部的咬合齿区相对应的设置两个孔、一个针,其中孔、针、孔间距0.25mm~4.5mm。
所述夹持部与所述手柄还可呈弧形弯曲,弧度范围120度~150度。
所述夹持部与所述手柄还可成角弯曲,角度范围120度~150度。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曙光医学美容医院有限公司,未经广州曙光医学美容医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29241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