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连接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20285842.4 | 申请日: | 2019-03-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97863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13 |
发明(设计)人: | 程毅;肖扬龙;张倩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连捷精密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6461 | 分类号: | H01R13/6461;H01R13/6471;H01R13/6585;H01R13/502;H01R13/405;H01R13/02 |
代理公司: | 32295 苏州谨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唐静芳 |
地址: | 511434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第一端子组 顶壁 第二端子组 端子组 对接壁 防护件 侧壁 本实用新型 电连接器 绝缘本体 收容空间 屏蔽件 对接连接器 相对设置 包覆 围设 线缆 背离 | ||
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所述绝缘本体包括顶壁、位于所述顶壁两侧的侧壁以及与对接连接器相对接的对接壁,所述顶壁、侧壁、对接壁共同围设形成一收容空间;端子组,所述端子组位于所述收容空间内,包括第一端子组以及与所述第一端子组相对设置的第二端子组;屏蔽件,所述屏蔽件位于所述第一端子组、第二端子组之间,以避免所述第一端子组、第二端子组之间相互干扰;以及防护件,所述防护件包覆所述顶壁、侧壁背离所述对接壁的一端。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通过防护件来保护线缆与端子组之间的接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热插拔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小型可插拔连接器(Small Form-factor Pluggable)、万兆以太网接口、小型可插拔连接器(X-SFP)及四通道小型可插拔连接器(QSFP)均为用于光纤传输或信号传输的电连接器组件。这些电连接器组件的一个重要特征在于体积较小。电连接器组件的体积越小,其与设备面板结合占据的空间越小。较小的电连接器组件能够允许同一设备面板上连接更多数量的电连接器组件以支持额外的信息通道。然而,现有的QSFP电连接器的体积仍然较大。例如,中国第200920301186.9号专利公开了一种四通道小型可插拔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收容于所述绝缘本体内的上排端子组以及下排端子组,所述上排端子组、下排端子组通过限位块分隔。如此设置,不仅使得四通道小型可插拔电连接器的体积偏大,而且上排端子组、下排端子组也易于相互干扰。并且,线缆与端子组之间的接头完全暴露于外,没有任何防护措施。
鉴于上述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电连接器,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连接器,该电连接器通过防护件来保护线缆与端子组之间的接头。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所述绝缘本体包括顶壁、位于所述顶壁两侧的侧壁以及与对接连接器相对接的对接壁,所述顶壁、侧壁、对接壁共同围设形成一收容空间;端子组,所述端子组位于所述收容空间内,包括第一端子组以及与所述第一端子组相对设置的第二端子组;屏蔽件,所述屏蔽件位于所述第一端子组、第二端子组之间,以避免所述第一端子组、第二端子组之间相互干扰;以及防护件,所述防护件包覆所述顶壁、侧壁背离所述对接壁的一端。
进一步地,所述防护件包括第一防护件以及与所述第一防护件相对设置的第二防护件;所述第一防护件、第二防护件都包括主体部以及自所述主体部两侧弯折延伸形成的延伸部。
进一步地,所述延伸部上设置有安装槽,所述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安装槽相配合的安装突起。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端子组包括若干第一端子对,所述第二端子组包括若干第二端子对;所述电连接器还设置有若干接地端子,所述接地端子分别将相邻的第一端子对、相邻的第二端子对分隔开。
进一步地,所述屏蔽件上设置有插槽,所述接地端子插入所述插槽,以使得两者固定在一起。
进一步地,所述接地端子背离所述顶壁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弹性臂和第二弹性臂;所述第一弹性臂位于相邻的第一端子对之间,所述第二弹性臂位于相邻的第二端子对之间;所述第一弹性臂、第二弹性臂位于所述屏蔽件的两侧。
进一步地,所述顶壁设置有扣持槽,所述接地端子靠近所述顶壁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扣持槽相配合的扣持臂。
进一步地,所述对接壁设置有沿对接方向贯通所述对接壁的定位槽;所述接地端子靠近所述对接壁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定位槽相配合的定位臂。
进一步地,所述对接壁还设置有与所述定位槽相连通的限位槽;所述接地端子靠近所述对接壁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限位槽相配合的限位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连捷精密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广州连捷精密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28584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