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室内水系再利用的敞开式冷热水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0285597.7 | 申请日: | 2019-03-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9605322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08 |
发明(设计)人: | 周敏;侯占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5/00 | 分类号: | F24F5/00;F24F3/14;F24F13/00 |
代理公司: | 西安毅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61225 | 代理人: | 陆佳 |
地址: | 710000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敞开式 室内 循环水通道 冷热水系统 循环水 再利用 障碍物 低处 高处 水系 本实用新型 动力组件 管路组件 节能效果 水流路径 外界空气 系统利用 水调节 构建 美感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室内水系再利用的敞开式冷热水系统,包括:将水从低处送至高处的动力组件和管路组件;引导水从高处流向低处的循环水通道,所述循环水通道为敞开式,且与外界空气直接接触;所述循环水通道的水流路径上设置至少若干个障碍物,所述障碍物用于减缓循环水的流速。系统利用室内敞开式的循环的水调节室内的温度和湿度,节能效果明显,且循环水本身也构建了室内的装饰,提升了美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空气调节装置领域,尤其是一种基于室内水系再利用的敞开式冷热水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实现夏季室内热湿环境控制的主要空调方式是:将室内空气吸入并送到蒸发器表面进行降温除湿,然后降温除湿后的冷空气送入室内中,在除湿过程中,蒸发器表面温度要求低于空气露点温度,这样空气中的水分冷凝为液态水后排出室外。这种空调方式不仅浪费了空气中水分冷凝为液态水的相变潜热,而且蒸发器在潮湿的环境中容易滋生细菌。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室内水系再利用的敞开式冷热水系统,系统利用室内敞开式的循环的水调节室内的温度和湿度,节能效果明显,且循环水本身也构建了室内的装饰,提升了美感。
一种基于室内水系再利用的敞开式冷热水系统,包括:
将水从低处送至高处的动力组件和管路组件;
引导水从高处流向低处的循环水通道,所述循环水通道为敞开式,且与外界空气直接接触;所述循环水通道的水流路径上设置至少若干个障碍物,所述障碍物用于减缓循环水的流速。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循环水通道包括至少一个倾斜设置的水流引流通道,所述障碍物设置于水流引流通道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循环水通道上还设置有喷嘴,所述喷嘴用于将水向外界喷射以形成水滴或水雾。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障碍物与障碍物之间间距为20-30cm。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障碍物为凸起假山或石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系统的最高点和最低点处均设置至少一个循环水池,所述循环水池用于承载循环的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最高点和最低点之间形成至少2-10m落差,循环的水从所述最高点处流向所述最低点。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系统还包括设置于管路组件上的热泵机组,所述热泵机组将17°C/30°C的循环水转换为9°C/40°C后送至高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动力组件为水泵。
通过以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利用敞开式的循环水通道进行室内空间的调湿调温,降低成本,节能效果明显;另外在循环水通道内设置障碍物,障碍物提供水流的冲击面,也能辅助提升调湿调温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达成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内置”、“外置”、“垂直”、“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28559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节能空调系统
- 下一篇:超导空调制热与热循环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