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孔球形生物填料载体有效
申请号: | 201920284812.1 | 申请日: | 2019-03-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989032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03 |
发明(设计)人: | 池国正;池文君;盛谨文;周睿;陈河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联池水务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10 | 分类号: | C02F3/10;C02F3/28;C02F3/30;C02F3/34 |
代理公司: | 44288 广州市越秀区哲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胡拥军;糜婧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物附着 粘附 填料本体 连接体 本实用新型 多孔球形 净水效率 平行设置 生物填料 使用寿命 凹凸面 侧壁 附着 外壁 菌种 繁殖 体内 生长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孔球形生物填料载体,包括呈球形的填料本体,所述填料本体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若干第一生物附着体、多个设在相邻两个所述第一生物附着体之间的连接体,所述第一生物附着体内设有第一粘附通道,所述第一生物附着体的外壁和所述连接体的侧壁组合形成第二粘附通道,所述第一粘附通道或所述第二粘附通道的表面为凹凸面。能够为不同的菌种提供不同的生长繁殖附着环境,从而使净水效率高、强度高、适用范围更广,且不易损坏、使用寿命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孔球形生物填料载体。
背景技术
生物填料球在污水处理中使用较为广泛,其本质是作为微生物载体,微生物附着后生长繁殖,达到一定的数量后在填料球表面形成生物膜,利用大量的微生物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及其它富营养成分,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生物填料球主要应用在流化床系统中。在流化床中,填料球多为中空球框内部填塞其它形状或材料的填料物,或者采用多个放射状叶片的球形填料形式,正常运行时,若干填料球不规则分布并悬浮在水中,在池内水流的流动和曝气搅拌双重作用下的流化碰撞。
而污水处理中的微生物主要包含好氧菌和厌氧菌两种,其中好氧菌如:地衣芽孢杆菌,具有良好的有机物降解效果,可以有效去除水体中的CODMn施氏假单胞菌,具有一定的CODMn降解效果和良好的氨氮降解效果恶臭假单胞菌,具有较高好氧硝化效率,其自身特性为繁殖速度快,生长周期短,形成的生物膜脱落周期短;而厌氧菌如:反硝化杆菌、斯氏杆菌、萤气极毛杆菌等,能够通过还原水体中的亚硝酸盐,使之生成无害的氮气来大量消耗氮素营养,解除亚硝酸盐的危害,净化水体,实现脱氮的目的。但是,其自身特性为繁殖周期长,生长周期和生物膜脱落的周期均较长,因此,不同的菌种所需的附着面特性有着一定的差别,而现在的生物填料球附着面存在着单一性的问题,不能为不同世代的微生物提供不同的生长附着界面。
目前,使用较多的填料球从净水效能角度,其比表面积小导致微生物附着量小,且内部的填充海绵易造成填料球体堵塞致使填料与水的直接接触面积进一步缩小;叶片式填料球在水中相互之间碰撞、填料球材料随使用时间增长而出现老化,球体会出现破损而失效,从加工制作角度,其结构复杂且强度低、制作耗时且易损坏、寿命不长。
此外,由于各填料球之间无法串联,均为单独的个体运作,流化床填料球需在曝气的作用下流化碰撞,较适用于小规模小范围情况,但是在规模较大且较深的池体中不易实现,要达到相同效果对配套的设施有更高的要求,运行成本更高。上述填料球形式都不适合固定式安装。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某种或某些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孔球形生物填料载体,能够为不同的菌种提供不同的生长繁殖附着环境,从而使净水效率高、强度高、适用范围更广,且不易损坏、使用寿命长。
为解决上述现有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方案:
一种多孔球形生物填料载体,包括呈球形的填料本体,所述填料本体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若干第一生物附着体、多个设在相邻两个所述第一生物附着体之间的连接体,所述第一生物附着体内设有第一粘附通道,所述第一生物附着体的外壁和所述连接体的侧壁组合形成第二粘附通道,所述第一粘附通道或所述第二粘附通道的表面为凹凸面。
进一步地,所述填料本体的中间设有一条圆柱形的串联管道,多个所述填料本体通过所述串联管道连接到同一串联物上,所述串联管道与相邻的所述第一生物附着体之间通过所述连接体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生物附着体为圆柱形或多边形结构。
进一步地,横向和/或纵向的相邻两个所述第一生物附着体呈等距排列。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体为片状直板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凹凸面为磨砂表面或由多个圆弧形凸起的表面或向外凸起的加强筋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联池水务设备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联池水务设备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28481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A2-RBC三维生物转盘
- 下一篇:用于市政污水处理的曝气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