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工业锅炉的蒸汽余热回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282927.7 | 申请日: | 2019-03-06 |
公开(公告)号: | CN21080113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9 |
发明(设计)人: | 白雪猛 | 申请(专利权)人: | 岢岚县兴岢热力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22D1/32 | 分类号: | F22D1/32;F28D7/00;F28G1/08 |
代理公司: | 太原景誉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4113 | 代理人: | 马丽平 |
地址: | 0363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工业锅炉 蒸汽 余热 回收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工业锅炉的蒸汽余热回收装置,包括锅炉本体和储液罐,所述锅炉本体的内侧设置有储液罐,所述储液罐的外表壁绕接有吸热管,所述储液罐通过进气管与吸热管连通,所述锅炉本体的顶部中心处固定连接有动力箱,且动力箱的内部中心处通过轴承套转动连接有贯穿储液罐的传动轴。本实用新型中,首先,采用循环式蒸汽余热回收结构,这种结构可有效的将蒸汽余热进行回收及利用处理,既提高了工业锅炉的热效率,同时也提升了工业锅炉的节能性,其次,内部设置有动力转化结构,这种结构既可将蒸汽的动能进行利用,同时可将储液罐的内部进行清洁处理,从而提升了余热回收装置的功能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余热回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工业锅炉的蒸汽余热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余热是指受历史、技术、理念等因素的局限性,在已投运的工业企业耗能装置中,原始设计未被合理利用的显热和潜热。它包括高温废气余热、冷却介质余热、废汽废水余热、高温产品和炉渣余热、化学反应余热、可燃废气废液和废料余热等。根据调查,各行业的余热总资源约占其燃料消耗总量的17%~67%,可回收利用的余热资源约为余热总资源的60%。
然而现有的工业锅炉,内部无设置余热回收装置,无法将蒸汽的余热进行回收及利用处理,热量的直接散失,既易导致工业锅炉的热效率降低,同时也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工业锅炉的蒸汽余热回收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工业锅炉的蒸汽余热回收装置,包括锅炉本体和储液罐,所述锅炉本体的内侧设置有储液罐,所述储液罐的外表壁绕接有吸热管,所述储液罐通过进气管与吸热管连通,所述锅炉本体的顶部中心处固定连接有动力箱,且动力箱的内部中心处通过轴承套转动连接有贯穿储液罐的传动轴,所述传动轴外壁顶端位于动力箱的内侧呈环形阵列焊接有多组扰流叶片,所述传动轴的外壁底端位于储液罐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刮板,所述吸热管通过出气管与动力箱连通。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锅炉本体的内部位于储液罐的外侧固定连接有隔热板,且隔热板与储液罐之间填充有保温层。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保温层的是由多层高级离心玻璃纤维丝绵组成。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多组扰流叶片的水平截面均呈弧形结构。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刮板关于传动轴的竖直中线对称设置有两组,且两组刮板的竖直截面均呈板条状结构。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刮板的侧边贴合于储液罐的内表壁,所述刮板的内部呈竖直等距开设有多组漏孔。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中,采用循环式蒸汽余热回收结构,在储液罐外表壁绕接有吸热管,且储液罐通过进气管与吸热管连通,同时在锅炉本体的内部设置有隔热板和保温层,储液罐产生的高温蒸汽,可通过进气管进入到吸热管的内部,同时吸热管会将储液罐外壁的热量,进行传递吸收,并循环保存在保温层的内部,从而可对储液罐进行保温处理,这种结构可有效的将蒸汽余热进行回收及利用处理,既提高了工业锅炉的热效率,同时也提升了工业锅炉的节能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岢岚县兴岢热力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岢岚县兴岢热力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28292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液压箱
- 下一篇:一种电缆缓冲层测试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