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建筑物窗体附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0274564.2 | 申请日: | 2019-03-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98177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20 |
发明(设计)人: | 费颖田;张楠;夏宏图;邵琦;何首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科龙建筑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6B1/02 | 分类号: | E06B1/02;E06B3/66 |
代理公司: | 22201 长春吉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刘程程 |
地址: | 132214 吉林省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附框 扣板 建筑物窗体 本实用新型 局部改造 保温腔 固定腔 加强筋 国家要求 节能标准 矩形中空 卡接固定 卡扣固定 绿色建筑 水平设置 逐渐减小 固定爪 外侧壁 隔音 窗体 风压 旧窗 卡扣 气密 水密 保温 匹配 分割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建筑物窗体附框系统,由附框和附框扣板组成,附框的顶部内侧设有附玻台,在附玻台外侧设有厚度自下至上逐渐减小的增置腔,附框的矩形中空腔内部被水平设置的加强筋A和加强筋B自上至下依次分割为保温腔A、固定腔和保温腔B,在固定腔的外侧壁上设有卡扣固定爪,附框扣板为内侧与附框外侧相匹配,附框扣板完全覆盖在附框的外表面,附框扣板通过其内侧设置的扣板卡扣与附框外侧的卡扣固定爪卡接固定。本实用新型通过局部改造的方式,在原有旧窗的基础上,通过对窗体局部改造的方式,使建筑物窗体的保温、气密、水密、隔音和风压等性能明显提高,使建筑物窗体达到国家要求的绿色建筑节能标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工程技术领域,涉及建筑物的窗体结构在绿色建筑节能领域的优化改进,具体涉及一种建筑物窗体附框系统。
背景技术
由于建筑物内40%-50%的热量是通过门窗流失的,其中,由于建筑的窗体结构面积较大,连接结构较为复杂,故通过窗体流失的热量占比更大,为了使建筑物能够满足现行的绿色建筑节能标准,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建筑物窗体结构的改进中。
建筑物窗体结构存在的热损原因主要包括“传导、对流、辐射”三个方面,针对这三个热损点,本领域技术人员对建筑物窗体结构的改进主要在于以下两方面:
1、修复:所谓修复,即对原窗体的密封胶条、五金件等零配件进行调整,以改善窗体的密封性,进而降低对流影响,这种“修复”模式对窗体在热传导和热辐射方面存在的热损影响没有任何改进,属于治标不治本的改进模式;
2、换新:所谓换新,即淘汰原建筑物老旧整窗,重新更换安装新型结构窗体(如多玻窗),以降低热传导和热辐射影响,达到减少热损失的目的,但是这种“换新”的改进模式不仅破坏了窗体与原建筑洞口之间的围护结构,造成改进成本较高,不利于推进实施,且施工过程中窗框体与建筑洞口之间衔接易形成热对流,进而埋下热损失隐患;
3、局部改造:所谓局部改造,在保留原窗体的整体结构的基础上,增加局部部件或对原有重要组成部件进行升级改造,但是现有的局部改造在窗框的盖板强度、窗体的整体气密性、水密性、隔音性能、保温性能、风压、传热系数等性能系数提升较小,无法完全满足国家对建筑物的节能标准。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建筑物窗体附框系统,在原有旧窗的基础上,通过对窗体局部改造的方式,使建筑物窗体的保温、气密、水密、隔音和风压等性能明显提高,使建筑物窗体达到国家要求的绿色建筑节能标准。结合说明书附图,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建筑物窗体附框系统,在原有旧窗的基础上增置一层附加玻璃10,所述附框系统至少有一侧与所述附加玻璃10安装连接,所述附框系统由附框16和附框扣板15组成;
所述附框16为截面主体为矩形中空腔的直线形框状型材,在附框16的顶部内侧设有附玻台5,在附玻台5外侧设有厚度自下至上逐渐减小的增置腔3,附框16的矩形中空腔内部被水平设置的加强筋A7和加强筋B8自上至下依次分割为保温腔A6、固定腔17和保温腔B9,在固定腔17的外侧壁上开有固定安装口,固定安装口的边缘处设有卡扣固定爪4;
附加玻璃10安置在附玻台5上,所述附框16固定在原有旧窗的窗框上;
所述附框扣板15为内侧与附框16外侧相匹配的直线形板状型材,附框扣板15完全覆盖在附框16的外表面,附框扣板15通过其内侧设置的扣板卡扣1与附框16外侧的卡扣固定爪4卡接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附框系统安装在固定窗位置,附框系统一侧与附加玻璃10安装连接,另一侧与墙体或窗台板安装连接,所述附框系统由一个附框16和一个附框扣板15组成;
所述附框扣板15的下方平行分布有若干排扣板剪裁槽2,以便于附框扣板15与墙体或窗台板交接处多余部分的裁剪,使所述附框扣板15与原有窗的窗框之间形成保温密封腔1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科龙建筑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吉林科龙建筑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27456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保险柜
- 下一篇:一种便于清理的铝合金无缝门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