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效的蓝藻与水体分离系统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273443.6 | 申请日: | 2019-03-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95679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01 |
发明(设计)人: | 许柏英;李旭东;周勇;张甜甜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11/00 | 分类号: | C02F11/00;C02F11/122;C02F11/14 |
代理公司: | 济南誉琨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78 | 代理人: | 庞庆芳 |
地址: | 404100 重庆市沙***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蓝藻 收集池 本实用新型 输出装置 吸藻泵 压滤机 次氯酸钠溶液 分离系统装置 格栅板 混凝剂 加药箱 清水池 沉降 排藻 水体 侧面设置 环保效果 伸入设置 脱水效率 浮选机 清洗池 输出端 泵入 阀门 混杂 溜槽 转运 清洗 细菌 消毒 并用 | ||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高效的蓝藻与水体分离系统装置,包括蓝藻池、清水池、清洗池、收集池、浮选机、压滤机、吸藻泵、次吸藻泵和阀门,次吸藻泵的其输出端设置有排藻管,排藻管伸入设置在收集池内部格栅板的下方,格栅板的上方设置有盛有次氯酸钠溶液的加药箱和盛有混凝剂的加药箱,收集池的侧面设置有粉碎输出装置,粉碎输出装置通过溜槽连接至压滤机。本实用新型利用清水池中的水对蓝藻进行清洗,蓝藻被泵入收集池中,利用次氯酸钠溶液进行消毒并用混凝剂对其进行沉降,沉降后的蓝藻由粉碎输出装置进行粉碎并转运到压滤机中,提高了蓝藻脱水效率,而且蓝藻中混杂的细菌较少,具有环保效果。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结构简单,适合大规模推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蓝藻处理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效的蓝藻与水体分离系统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由于经济快速发展和人口的激增,生产与生活污染物大量进入水体,人为往水体中排放的氮素和磷素过多,使得国内淡水的富营养化超出环境容量和自净能力,水华频繁出现,面积逐年扩散,持续时间逐年延长。
目前,控制蓝藻水华的方法有化学、生物学和物理学等方法。机械或人工过滤与捞取蓝藻是一种控制蓝藻水华的物理法,其主要包括浮选装置和压滤装置,并且与蓝藻池和收集装置组成一套蓝藻处理系统。不过存在的问题是,由于捞取的蓝藻污染度高,增加了脱水难度,工作量较大,且最终脱水质量较差;其次,在捞取的蓝藻团中存在大量的细菌,如果不做任何处理容易滋生更多的细菌,影响水陆环境。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蓝藻处理系统所存在的技术问题,提出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脱水质量高且具有环保效果的一种高效的蓝藻与水体分离系统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高效的蓝藻与水体分离系统装置,包括蓝藻池、收集池、浮选机、压滤机、吸藻泵和阀门,所述浮选机包括气泡发生管,所述气泡发生管伸入蓝藻池,所述压滤机设置在收集池的尾部,还包括清水池和清洗池,所述吸藻泵的输出端与清洗池连通,所述清洗池中设置有与清水池连接的清水管,所述清洗池与收集池之间设置有次吸藻泵,所述收集池中设置有格栅板,所述次吸藻泵的输出端设置有排藻管且伸入格栅板的下方,所述格栅板的上方设置有两个加药箱且分别设置有次氯酸钠溶液和混凝剂,所述格栅板的上方设置有抽水管,所述抽水管的一端依次设置有抽水泵和排水管,所述排水管设置在清洗池中,所述收集池的侧面设置有粉碎输出装置,所述粉碎输出装置的侧面设置有溜槽,所述溜槽与压滤机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粉碎输出装置包括电机、输出轴和长条滚刀,所述输出轴设置在收集池的池壁上。
作为优选,所述收集池底部设置有倾斜板。
作为优选,所述收集池的侧面设置有观察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高效的蓝藻与水体分离系统装置,将清水池中的清水泵入清洗池中对蓝藻进行清洗,清洗后的蓝藻被泵入收集池中,利用次氯酸钠溶液进行消毒并用混凝剂对其进行沉降,加药处理后的液体排入到清洗池中再次消毒充分利用次氯酸钠溶液和混凝剂,而沉降后的蓝藻由粉碎输出装置进行粉碎并转运到压滤机中,大大提高了蓝藻脱水效率,而且蓝藻中混杂的细菌较少,具有环保效果。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结构简单,适合大规模推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高效的蓝藻与水体分离系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师范大学,未经重庆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27344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陶粒窑污泥处理装置
- 下一篇:一种养殖场废弃物再利用发酵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