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传统海绵智慧的绿色屋顶雨水收集与循环利用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0257615.0 | 申请日: | 2019-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981696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20 |
发明(设计)人: | 李晓晖;王建军;吴婕;龙闹;代欣召;雷狄;张晶;方正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03B3/02 | 分类号: | E03B3/02;E03B1/04;E04D13/064;E04D13/18;A01G25/02;B01D36/04 |
代理公司: | 44202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黄华莲;郝传鑫 |
地址: | 51006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过滤池 蓄水池 连通 循环利用系统 本实用新型 排水管 屋顶 集水沟渠 绿色屋顶 雨水收集 出水口 绿地 水泵 海绵 城市热岛效应 城市自来水 水资源循环 城市绿化 地面喷灌 净化空气 倾斜设置 雨水资源 纵横交叉 入水口 减小 噪音 缓解 出口 | ||
1.一种基于传统海绵智慧的绿色屋顶雨水收集与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屋顶绿地、水泵、过滤池和蓄水池,所述屋顶绿地呈倾斜设置,所述屋顶绿地上纵横交叉设有若干条集水沟渠,所述集水沟渠的出水口均通过排水管依次与所述水泵、过滤池的入水口连通,所述过滤池的出水口通过排水管与所述蓄水池的入口连通,所述蓄水池的出口与地面喷灌装置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传统海绵智慧的绿色屋顶雨水收集与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沟渠的出水口处设有过滤网。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传统海绵智慧的绿色屋顶雨水收集与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屋顶绿地与建筑屋顶之间设有建筑防水层。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传统海绵智慧的绿色屋顶雨水收集与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屋顶绿地倾斜的角度为5°~15°。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传统海绵智慧的绿色屋顶雨水收集与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屋顶绿地上还设有喷淋装置,所述蓄水池与所述喷淋装置之间通过循环水管连通。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传统海绵智慧的绿色屋顶雨水收集与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淋装置包括沿所述集水沟渠纵横设置的喷淋管道以及设于喷淋管道上的若干个雾化喷头,所述喷淋管道与所述循环水管连通。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传统海绵智慧的绿色屋顶雨水收集与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池内依次设有相互连通的初沉室、过滤室、沉淀室,所述初沉室的进水口连接所述水泵,所述沉淀室的出口连接所述蓄水池的入口。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传统海绵智慧的绿色屋顶雨水收集与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初沉室内设有卵石滤层;所述过滤室内填充有生化毡、生化棉、生化藤棉、蓝藤棉、毛刷其中一种或多种填充物;所述沉淀室内由上而下依次设有纤维棉层、活性炭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未经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257615.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市政园林用雨水收集装置
- 下一篇:一种建筑物用雨水收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