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原药桶内残余回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254090.5 | 申请日: | 2019-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98723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31 |
发明(设计)人: | 陈彦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先正达(苏州)作物保护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7C3/16 | 分类号: | B67C3/16;B67C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江苏省苏州市昆***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底板 蠕动泵 收集桶 原药桶 警铃 本实用新型 回收装置 吸药装置 软管 单向阀 传感器 外部控制器 电性连接 降低生产 时间观察 停止运行 原料损失 倒置桶 后装置 收集槽 支撑板 通孔 支撑 直观 观察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原药桶内残余回收装置,包括蠕动泵、收集桶、单向阀以及警铃;所述蠕动泵通过支撑板与底板相连接,所述蠕动泵上连接有软管,所述软管上设置有吸药装置,所述吸药装置上设置有通孔,所述收集桶通过支撑块与底板相连接,所述支撑块上设置有传感器,所述底板上不同于收集桶的一侧设置有原药桶,所述单向阀、警铃以及传感器均与外部控制器电性连接。本实用新型一种原药桶内残余回收装置,结构简便,无需倒置桶也无需设置收集槽,减少桶内原料剩余,较少原料损失,降低生产原料的成本,可直观观察桶内残余是否收集完毕,收集满后装置会停止运行,无需工作人员长时间观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体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原药桶内残余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农药加工过程中,原药桶内会有残余的农药液体残留,桶装液体在清空后仍有液体残留在桶壁上,现有的操作方式:倒置桶,从桶口排出残留液体,并且需要收集槽,且倒置的桶位置有限,结构更复杂,最初冲洗时也需要用大量的水冲洗,浪费资源,收集时工作人员无法判断桶内的残余液体是否收集完毕,收集满后装置也无法自动停止,需要工作人员看护观察。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目的:提供一种原药桶内残余回收装置,结构简便,无需倒置桶也无需设置收集槽,减少桶内原料剩余,较少原料损失,降低生产原料的成本,可直观观察桶内残余是否收集完毕,收集满后装置会停止运行,无需工作人员长时间观察。
一种原药桶内残余回收装置,包括蠕动泵、收集桶、单向阀以及警铃;所述蠕动泵通过支撑板与底板相连接,所述蠕动泵上连接有软管,所述软管上设置有吸药装置,所述吸药装置上设置有通孔,所述收集桶通过支撑块与底板相连接,所述支撑块上设置有传感器,所述底板上不同于收集桶的一侧设置有原药桶,所述单向阀、警铃以及传感器均与外部控制器电性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软管包括进料端以及收集端,所述软管上设置有支管,所述吸药装置具体位于进料端以及支管末端。
进一步的,所述收集桶以及原药桶上端面均设置有软管安置孔,所述软管的管口直径与软管安置孔的孔径大小相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传感器具体为压力传感器,所述原药桶具体设置有两个,所述软管的进料端以及支管的末端均位于相应的原药桶中。
进一步的,所述吸药装置具体呈圆球状,所述吸药装置上的通孔设置有三个。
进一步的,所述通孔具体位于吸药装置的底端以及两侧,所述单向阀设置在软管上靠近收集桶的一侧。
本实用新型实现以下有益效果:
一种原药桶内残余回收装置,通过支撑板、蠕动泵、软管、吸药装置、单向阀、传感器、收集桶、原药桶以及通孔的配合使用,可有效的减少桶内原料剩余,结构简便,无需倒置桶也无需设置收集槽便可以收集桶内的余料,减少桶内原料剩余,较少原料损失,降低生产原料的成本,残余药液可二次利用,可直观观察桶内残余是否收集完毕,收集满后装置会停止运行,无需工作人员长时间观察,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图1为一种原药桶内残余回收装置部分结构轴测图。
图2为图1中A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为一种原药桶内残余回收装置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一种原药桶内残余回收装置另一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一种原药桶内残余回收装置工作原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先正达(苏州)作物保护有限公司,未经先正达(苏州)作物保护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25409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微柱凝胶血型检测卡灌装设备
- 下一篇:一种鱼罐头滚筒式豆豉定量灌装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