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医用三通输液管的固定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246525.1 | 申请日: | 2019-0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988490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03 |
发明(设计)人: | 王洪波;王兵;刘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溪市中心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5/14 | 分类号: | A61M5/14;A61M25/02 |
代理公司: | 21117 本溪新科专利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王伟 |
地址: | 117000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输液管 本实用新型 固定组件 三通接头 组件包括 十字卡 竖板 固定块上表面 中心静脉导管 顶部设置 固定三通 固定装置 横向设置 医用三通 闭合端 固定块 限位孔 拆卸 分隔 牵拉 贴膜 缠绕 脱离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用三通输液管的固定装置,包括三通接头固定组件:该组件包括固定块和横向设置在固定块上表面的十字卡槽;和输液管固定组件:该组件包括U形限位板和设置在U形限位板闭合端上部的竖板件,且所述竖板件的顶部设置有间隔一定距离且与十字卡槽对应的限位孔。本实用新型结构巧妙且成本较低,安装和拆卸均非常方便,能够有效的固定三通接头以及分隔输液管,避免三通接头对中心静脉导管的牵拉导致贴膜脱离以及输液管相互缠绕等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用三通输液管的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医用三通输液管作为对病患的静脉注射或输液输血使用,其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十分广泛,其一般包括三通接头和与三通接头连通的输液管组成,通常静脉注射或输液输血需要在完成扎针之后保证针头不易移动,以避免其刺破血管造成病患注射部位的肿胀,影响药液的吸收,但由于留置针端部连接的医用三通接头体积相对较大且较重,导致其难于固定,从而容易造成三通接头对中心静脉导管出现牵拉导致贴膜脱离等问题,尤其在使用多个三通接头同时输液时,多个首尾相连的医用三通接头的固定问题更加明显,尤其是在重症监护室中的患者经常需要对多种药物进行同时输液,而当使用多个三通接头同时输液时,与三通接头连通的输液管的数量也会增多,这就容易导致输液管之间出现相互缠绕等问题,再次注射药品或更换输液管时将会非常麻烦,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和时间,因此如何更好的固定三通接头及输液管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是本领域内研究的重点方向。
为此,中国专利207768836 U提出的名称为“医用三通阀固定装置”给出了一种解决方案。该装置包括不干胶层,其特征在于:所述不干胶层的顶部设有泡沫板,所述泡沫板的顶部设有软塑料板,所述软塑料板的顶部设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顶部设有支撑半框体,所述支撑半框体的前后表面都均匀设有通槽,所述支撑半框体的顶部凹腔设有防滑橡胶板,所述防滑橡胶板的顶部一侧设有弹簧夹,所述支撑半框体的内腔通过转轴和扭力弹簧设有卷筒,所述支撑半框体的内腔设有塑料固定带,所述塑料固定带的一端与卷筒连接,所述塑料固定带的另一端依次穿过支撑半框体的顶部和防滑橡胶板设有挡块,所述塑料固定带的表面中央设有裂缝。该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不干胶层具有粘性,能够粘贴在病患的皮肤上,同时利用泡沫板和软塑料板的变形从而将装置固定在病患身体上的任意部位,医用三通阀放置在防滑橡胶板顶部,将一端输出通过通槽的内腔,另两端沿支撑半框体顶部凹腔的轴向,再通过塑料固定带将医用三通阀穿过裂缝,利用弹簧夹夹住挡块,采用类似卡接的方式对医用三通阀进行固定。该实用新型虽然能够解决三通接头的固定问题,但是该装置结构复杂,而且固定及拆卸过程都较为繁琐,并没有减少医护人员的工作量,而且该装置只是针对三通接头的固定,没有解决输液管缠绕等问题,因此该种固定装置在实际应用中能否产生理想的技术效果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通过对三通接头进行固定并对输液管进行分隔的方式来解决三通接头对中心静脉导管的牵拉导致贴膜脱离以及输液管相互缠绕等问题的一种医用三通输液管的固定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一种医用三通输液管的固定装置包括三通接头固定组件:该组件包括固定块和横向设置在固定块上表面的十字卡槽;和输液管固定组件:该组件包括U形限位板和设置在U形限位板闭合端上部的竖板件,且所述竖板件的顶部设置有间隔一定距离且与十字卡槽对应的限位孔。
所述十字卡槽和限位孔的数量设置为3-10个。
所述固定块底部设置有盘形限位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溪市中心医院,未经本溪市中心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24652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