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车载式多媒体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243695.4 | 申请日: | 2019-02-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949246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15 |
发明(设计)人: | 刘双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拾信文化传媒(深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1/00 | 分类号: | B60R11/00 |
代理公司: | 成都四合天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74 | 代理人: | 冯龙;王记明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沙头街道***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安装板 多媒体装置 车载式 连接杆 折叠杆 转动杆 夹具 并绕 转动 本实用新型 多角度观看 连接杆连接 水平转动 轴线转动 观影 竖直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载式多媒体装置,包括车载式多媒体装置本体(7)、第一安装板(1)、折叠杆(2)、连接杆、转动杆(4)、第二安装板(5)及夹具(6),所述折叠杆(2)一端与第一安装板(1)连接并绕第一安装板(1)转动,折叠杆(2)的另一端与连接杆连接,连接杆远离折叠杆(2)的一端与转动杆(4)连接,转动杆(4)部分位于连接杆内并在连接杆内形成轴线转动,转动杆(4)远离连接杆的一端固定于第二安装板(5),第二安装板(5)安装有夹具(6),车载式多媒体装置本体(7)与夹具(6)连接并绕连接处转动。车载式多媒体装置本体(7)水平转动与竖直调节,使得其能够多角度观看,进而体验到最佳观影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多媒体装置领域,具体是一种车载式多媒体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迅速发展,道路畅通,交通工具不断发展改善,人们出行更加方便,随着人们经济水平的逐年上升,我国私有汽车保有量逐年上升。伴随着汽车的发展,为了使人们在乘坐汽车的时候不那么无聊,同时生产商也可以利用汽车这个庞大的群体进行广告宣传,出现了车载式多媒体装置,目前车载式多媒体装置多安装在前排座椅的头枕上,供后排的乘客观看,放置在座椅头枕上的车载式多媒体装置会随着前排乘客调整头枕而移动,且车载式多媒体装置不能多角度转动,导致乘客的观影体验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安装在前排座椅头枕的车载式多媒体装置不能多角度转动,且其会随头枕移动而移动,导致乘客观影效果不佳的问题,提供了一种车载式多媒体装置,达到多角度观看,体验最佳观影效果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主要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车载式多媒体装置,包括车载式多媒体装置本体、第一安装板、折叠杆、连接杆、转动杆、第二安装板及夹具,所述折叠杆一端与第一安装板连接,并且折叠杆绕第一安装板转动,折叠杆的另一端与连接杆连接,连接杆远离折叠杆的一端与转动杆连接,转动杆部分位于连接杆内,并且转动杆在连接杆内形成轴线转动,转动杆另一端固定于第二安装板,第二安装板安装有夹具,车载式多媒体装置本体与夹具连接并绕连接处转动;车载式多媒体装置本体通过转动杆360度水平转动且通过与夹具连接处竖直角度调节,将水平转动与竖直调节相结合,使得车载式多媒体装置本体能够多角度观看,进而体验到最佳观影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杆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第一支杆与第二支杆构成伸缩机构,第二支杆在第一支杆内移动,使得连接杆可伸缩调节,进而调节车载式多媒体装置本体的观看高度,保证观影效果,其中第一支杆一端与折叠杆连接,第二支杆一端与转动杆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支杆上设有若干个孔,所述孔呈N行N列排布,设置在每行上的孔位于同一横截面上,孔的列排布每列均沿中心轴线平行分布且列排布关于中心轴线对称。
进一步的,所述转动杆上设有若干凸形圆柱,所述凸形圆柱与转动杆间设有压缩弹簧,压缩弹簧一端与凸形圆柱连接,压缩弹簧另一端与转动杆连接,便于凸形圆柱伸缩于转动杆上,且凸形圆柱直径小于第二支柱上孔的直径,凸形圆柱行间距和第二支杆上孔的行间距相同,转动杆通过凸形圆柱与第二支杆的孔进行连接,从而将转动杆与第二支杆连接起来,凸形圆柱伸缩于转动杆内,使得转动杆能够在第二支杆内转动,从而带动车载式多媒体装置本体的水平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凸形圆柱凸出最大长度小于转动杆半径与第一支杆内半径之差,使得转动杆能够收纳于第一支杆内,便于调节车载式多媒体装置本体的观看高度。
进一步的,所述车载式多媒体装置本体上端设有短杆,夹具设有滑槽,滑槽呈弧形,车载式多媒体装置本体通过短杆连接于滑槽,短杆沿滑槽轨迹移动并通过卡子进行固定,车载式多媒体装置本体通过短杆连接并沿滑槽轨迹移动,使得车载式多媒体装置本体能够在竖直角度调节。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安装板和夹具均设置有螺栓孔,第二安装板和夹具采用螺栓连接,便于进行装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拾信文化传媒(深圳)有限公司,未经拾信文化传媒(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24369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隐藏式停车牌
- 下一篇:一种安装便捷的汽车导航仪防晒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