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纯棉梭织弹力面料有效
申请号: | 201920241701.2 | 申请日: | 2019-02-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000200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31 |
发明(设计)人: | 李建全;王磊;任森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全棉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3D15/00 | 分类号: | D03D15/00;D03D15/08;D03D13/00 |
代理公司: | 44281 深圳鼎合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廖金晖;郭燕 |
地址: | 5181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螺旋状 中空 棉纱 纱线 棉纤维 弹力面料 碱溶性 涤纶 纯棉 梭织 精梳长绒棉 穿插连接 恢复原状 径向拉伸 相邻螺圈 用户穿着 回弹性 包缠 芯部 轴向 去除 申请 穿插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纯棉梭织弹力面料,包括第一纱线,第一纱线为螺旋状中空棉纱,螺旋状中空棉纱由精梳长绒棉的芯部包缠碱溶性涤纶后去除碱溶性涤纶制成,螺旋状中空棉纱中相邻螺圈界面的棉纤维相互穿插。本申请的纯棉梭织弹力面料具有螺旋状中空棉纱,在螺旋状中空棉纱中,相邻的棉纤维相互穿插连接,螺旋状中空棉纱在轴向或径向拉伸结束后,棉纤维相互纠缠和渗透的状态能够使得纱线恢复原状,极大提升了织物的回弹性,用户穿着起来更加舒适。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纺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纯棉梭织面料。
背景技术
含中空纤维、中空纱线或空气层结构的梭织面料保暖、质轻,适用于冬季的外套服装。此类面料往往由于弹性低而服用性能(耐磨性、舒适性能等)不佳,尤其对于天然纯棉面料来说,弹力差是一个较大的问题。在目前的技术中,要制成纯棉弹力面料通常会往棉纤维里加入弹性材料,弹性材料大多数会选择氨纶纤维,而又因为面料要具有保暖效果,一般要求棉纤维比例不低于95%,所以加入氨纶纤维的比例会受到限制,这就会导致制成的纯棉面料弹性效果欠佳。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纯棉梭织弹力面料,能够解决目前纯棉梭织面料弹性不足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纯棉梭织弹力面料,包括第一纱线,第一纱线为螺旋状中空棉纱,螺旋状中空棉纱由精梳长绒棉的芯部包缠碱溶性涤纶后去除碱溶性涤纶制成,螺旋状中空棉纱中相邻螺圈界面的棉纤维相互穿插。
进一步地,螺旋状中空棉纱的表面具有弹性涂层。
进一步地,弹力面料还包括第二纱线,第二纱线为纯棉的精梳紧密纺纱线。精梳紧密纺纱线的表面具有弹性涂层。
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纱线为经纱,第二纱线为纬纱,即螺旋状中空棉纱为经纱,精梳紧密纺纱线为纬纱。
另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纱线为纬纱,第二纱线为经纱,即螺旋状中空棉纱为纬纱,精梳紧密纺纱线为经纱。
进一步地,弹力面料具有斜纹组织或缎纹组织。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弹力面料具有螺旋状中空棉纱,螺旋状中空棉纱中,多个且相邻的棉纤维相互穿插连接,螺旋状中空棉纱在轴向或径向拉伸结束后,棉纤维相互纠缠和渗透的状态能够使得纱线恢复原状,极大提升了织物的回弹性。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纯棉梭织弹力面料侧面的结构简图;
图2为图1中A-A截面的俯视图;
图3为第一螺旋状棉纤维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3所示,一种纯棉梭织弹力面料包括第一纱线,第一纱线为纯棉的螺旋状中空棉纱1,螺旋状中空棉纱1是由精梳长绒棉的芯部包缠碱溶性涤纶后,经过碱缩工艺去除碱溶性涤纶制得的。在螺旋状中空棉纱中,多个且相邻的螺圈界面的棉纤维相互穿插,即相邻两根棉纤维在相邻的螺圈界面处相互纠缠和渗透,以此方式棉纱内的螺旋结构排列紧密,从而使得整个螺旋状中空棉纱1的结构稳定。图2为图1中A-A截面的俯视图,图中每一个圆圈代表一个螺旋状棉纤维,多个螺旋状棉纤维并排或相对错位设置并共同组成螺旋状中空棉纱,如图1、2中的第一螺旋状棉纤维11、第二螺旋状棉纤维12和第三螺旋状棉纤维13,图3为第一螺旋状棉纤维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第一螺旋状棉纤维11和第二螺旋状棉纤维12相邻,且它们的每个螺圈在同一界面上相互穿插连接;另一方面,第一螺旋状棉纤维11和第三螺旋状棉纤维13相对错位设置,且它们的每个螺圈也在同一界面上相互穿插连接,其他的螺旋状棉纤维与上述的位置关系相同或类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全棉时代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全棉时代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24170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