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精确控制植筋角度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231903.9 | 申请日: | 2019-02-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98745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31 |
发明(设计)人: | 裴爱根;刘勇;谷开新;唐自强;吴鸿昇;胡贤贤;薛禾雨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江苏省电力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1/12 | 分类号: | E04G21/12 |
代理公司: | 32204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张婧 |
地址: | 210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红外线发射器 植筋 角度刻盘 红外线 立杆 本实用新型 混凝土结构 植入 垂直设置 方向一致 角度调节 施工原理 圆心转动 植筋位置 中心重合 可升降 圆心处 射出 投射 投影 钢筋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精确控制植筋角度的装置,包括垂直设置的可升降的立杆,该立杆的顶部设有角度刻盘,该角度刻盘的圆心处设有可绕圆心转动的红外线发射器,红外线发射器所射红外线可投射在混凝土结构的待植筋处,当红外线发射器的红外线射出方向与植筋方向一致时,可植筋。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精确控制植筋角度的装置,施工原理简单、易操作,根据角度刻盘将红外线发射器的角度调节至植筋植入方向相一致,利用红外线发射器保障植入钢筋角度的精确性,即调节立杆的高度,使红外线在混凝土结构上的投影与植筋位置的中心重合。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控制植筋植入角度的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精确控制植筋角度的装置。
背景技术
混凝土结构在工程建设领域的运用十分广泛,工程中部分混凝土结构由于设计图纸考虑不充分或者施工原因忘记预留插筋,从而会采取钢筋混凝土结构浇筑完成后化学植筋的措施以此来进行相接触下一结构体的施工。然而,在混凝土结构上进行植筋时,往往会发生植筋角度存在偏差的现象。这将大大影响所植入的钢筋发挥抗拉应力及抗剪应力的能力,严重时会造成结构的失稳甚至破坏,最终导致结构体的倒坍,造成人身伤亡事故,给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因而,需要设计一种精确控制植筋角度的装置来保证植入钢筋角度的精确性,进而保证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保证植入钢筋角度的精确性,进而保证混凝土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的精确控制植筋角度的装置。
技术方案: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精确控制植筋角度的装置,包括待植筋的混凝土结构,包括垂直设置的可升降的立杆,该立杆的顶部设有角度刻盘,该角度刻盘的圆心处设有可绕圆心转动的红外线发射器,红外线发射器所射红外线可投射在混凝土结构的待植筋处,当红外线发射器的红外线射出方向与植筋方向一致时,可植筋。
其中,所述立杆的下方设有底座,底座与立杆之间螺纹连接,实现立杆的可升降。
再者,所述底座下方设有可升降的支腿,该支腿上设有螺杆,底座的下表面具有与支腿的螺杆相适配的内螺纹孔,所述立杆上还设有垂直度检测仪。
进一步,所述垂直度检测仪为水准气泡盒,调节可升降的支腿使水准气泡盒中的气泡居中,调节立杆的垂直度。
优选的,所述角度刻盘的刻度范围为-90°~90°,且刻度等分;当红外线发射器转至竖直向上时,刻度显示为90°,当红外线发射器转至水平位置时,刻度显示为0,°当红外线发射器转至竖直向下时,刻度显示为-90°。
再者,所述立杆、角度刻盘和红外线发射器在同一平面内。
进一步,所述混凝土结构上待植筋处开设有便于植筋的孔洞,当红外线发射器射出的红外线在孔壁上形成投影点时,即植筋角度发生偏差,偏离角a满足:a=arctan(L/2D), L为红外线在孔壁上的投影点至孔洞口的最短直线距离,D为孔洞的孔径。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首先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精确控制植筋角度的装置,施工原理简单、易操作,根据角度刻盘将红外线发射器的角度调节至植筋植入方向相一致,利用红外线发射器保障植入钢筋角度的精确性,即调节立杆的高度,使红外线在混凝土结构上的投影与植筋位置的中心重合;准备工作完毕后,即可进行植筋施工;施工中,始终保持所凿孔洞(即植筋位置)的中心线与红外线重合,若出现偏差,即在孔壁上有红外线的投影点则及时采取纠偏措施:测量红外线在孔壁上的投影点至孔洞口的最短直线距离L,测量所凿孔洞的孔径D,则偏离角 a=arctan(L/2D),以此为依据做相应调整;其次本实用新型利用调节支腿的高度,使水平气泡盒里的气泡居中,保障立杆的垂直度;最后本实用新型可有效确保了植筋角度的精确性,为混凝土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提供保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江苏省电力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未经国网江苏省电力工程咨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23190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建筑施工用新型混凝土振捣棒
- 下一篇:手动液压钢筋快速调距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