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闪烁体与倍增管的固定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231594.5 | 申请日: | 2019-02-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015534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17 |
发明(设计)人: | 翟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省华凯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T7/00 | 分类号: | G01T7/00;G01T1/20;G01V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71000 河北***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闪烁 倍增 固定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闪烁体与倍增管的固定装置,一种闪烁体与倍增管的固定装置,包括探测器筒体、第一连杆、倍增管、第二连杆、闪烁体、支撑座和显示装置,所述探测器筒体的内部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液压缸,所述第一液压缸的内腔滑动连接有第一活塞,所述第一液压缸靠近探测器筒体的内部的一端设有第一贯通孔,本实用新型当探测器处在复杂环境测量时,周围环境难免会对探测器产生冲击,通过第一液压缸和第二液压缸的配合,可减缓由于冲击对闪烁体与倍增管产生的震动,相对于弹簧式的减震装置,液压式的减震装置结构更加紧凑且呈对称结构,安装空间小,受力更加合理,动态响应时间短,而且比较柔和。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闪烁探测器技术领域,具体领域为一种闪烁体与倍增管的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闪烁体和倍增管组成的闪烁探测器,主要是用来探测粒子的,当有一个粒子打入闪烁体里面之后,闪烁体的电子便处于激发态,放出一个特定波长的光子,光子被光电倍增管放大之后就进行输出,这就是它们的基本原理,在石油勘测、气象卫星云图观测、海域爆炸观察等都有用到,在这些情况下使用时,常会对闪烁体和倍增管造成冲击后产生震动,闪烁体和倍增管在配合使用时,需要将闪烁体和倍增管牢固、稳定的连接且固定,接触面均匀且受力一致,由于倍增管的外壳是玻璃材质制成,一般抗冲击力不超过 10g,所以是一种十分脆弱的器件,在受到外界冲击产生的震动后,会造成两者接触面不均匀,受力不一致,形成空隙,导致光学耦合剂脱落而影响光传输效率和探测效率,还会使倍增管内的电极焊接不良、结构松动、阴极弹片接触不良、极间尖端放电、跳火等引起的跳跃性不稳现象发生,信号忽大忽小,如果震动更加严重,还会使倍增管的管壁造成破裂现象,严重影响测量效果,目前常用的减震装置是用弹簧制成的,由于弹簧在高频时钢丝会传递震动,容易产生摇摆运动,会对倍增管造成二次伤害,所以弹簧减震装置并不适合安装在闪烁体和倍增管的固定装置内,为解决这一问题,现利用液压减震装置来稳定闪烁体和倍增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闪烁体与倍增管的固定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闪烁体与倍增管的固定装置,包括探测器筒体、第一连杆、倍增管、第二连杆、闪烁体、支撑座和显示装置,所述探测器筒体的内部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液压缸,所述第一液压缸的内腔滑动连接有第一活塞,所述第一液压缸靠近探测器筒体的内部的一端设有第一贯通孔,所述第一连杆贯穿第一贯通孔且滑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杆在第一液压缸的内腔的一端与第一活塞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杆
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管座,所述管座与探测器筒体的内侧壁滑动连接,所述管座的上表面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卡接有倍增管屏蔽筒,所述倍增管卡接在倍增管屏蔽筒内,所述第一液压缸的内部顶端焊接有第一复位弹簧的一端,所述第一复位弹簧的另一端与第一活塞焊接连接,所述第一复位弹簧套接在第一连杆上,所述探测器筒体的内部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液压缸,所述第二液压缸的内腔滑动连接有第二活塞,所述第二液压缸靠近所述探测器筒体的内部的一端设有第二贯通孔,所述第二连杆贯穿第二贯通孔且滑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在第二液压缸的内腔的一端与第二活塞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体座,所述体座与探测器筒体的内侧壁滑动连接,所述体座的下表面设有第二凹槽,所述闪烁体卡接在第二凹槽内,所述第二液压缸的内部底端焊接有第二复位弹簧的一端,所述第二复位弹簧的另一端与第二活塞焊接连接,所述第二复位弹簧套接在第二连杆上,所述闪烁体的输出端与倍增管的输入端耦合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活塞的侧壁上与第二活塞的侧壁上均设有外圆形凹槽,两个所述外圆形凹槽内均套接有第一密封圈。
优选的,所述第一液压缸的第一贯通的内侧壁与第二液压缸的第二贯通孔的内侧壁均设有内圆形凹槽,两个所述内圆形凹槽内均卡接有第二密封圈。
优选的,所述倍增管屏蔽筒与闪烁体的连接处均套接在支撑座内,所述支撑座是用胶质材料制成,所述支撑座的外侧壁固定安装有滑动筒,所述滑动筒与探测器筒体的内侧壁滑动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省华凯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河北省华凯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23159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力电容器监测系统
- 下一篇:风冷循环饮用液体半导体制冷系统及制冷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