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氨气吸收塔有效
申请号: | 201920230105.4 | 申请日: | 2019-02-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95762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05 |
发明(设计)人: | 袁浩;黄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昌润利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18 | 分类号: | B01D53/18;B01D53/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循环喷淋 支管 氨气 喷淋装置 循环装置 吸收液 喷淋 氨气吸收塔 下表面 废气 进气口 吸收塔 吸收 本实用新型 喷淋吸收液 循环吸收液 螺旋喷嘴 塔体顶部 塔体下部 一端连接 出气口 水雾状 并联 塔体 净化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氨气吸收塔,结构简单,对氨气的吸收效果好。其包括塔体,设置于塔体下部的进气口,设置于塔体顶部的出气口,用于喷淋吸收液的喷淋装置,用于循环吸收液的循环装置。吸收液从循环装置内输送至喷淋装置内进行喷淋,然后回流至循环装置。喷淋装置包括循环喷淋管路,循环喷淋管路的一端连接有第一循环喷淋支管和第二循环喷淋支管,第一循环喷淋支管设置于第二循环喷淋支管的下方且与第二循环喷淋支管并联,使废气经过吸收塔时能够经过两次喷淋净化,提高对氨气的吸收效果。第一循环喷淋支管的下表面和第二循环喷淋支管的下表面设置有螺旋喷嘴,使吸收液在喷淋时呈水雾状,增大吸收液与废气的接触面积,提高了对氨气的吸收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气吸收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氨气吸收塔。
背景技术
目前工业生产中产生的废水中通常含有大量的氨,含氨废水在进行吹脱以后会产生大量的氨气,氨气具有很强的刺激性,会对人体和环境造成很大的危害,因此氨气的处理是工业生产过程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在授权公告号为CN206064106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含氨废气吸收塔包括塔体,在塔体内的顶部设有带有循环螺旋喷嘴的循环喷淋管路和出气口,在塔体的底部设有进气口,以及位于进气口下方的储液槽和与储液槽连通的出液口,循环喷淋管路经由水泵连通于储液槽,还包括设于塔体内的位于循环螺旋喷嘴下方的至少一层填料组件,填料组件包括相平行且倾斜布置的上网板和下网板,以及填充于上网板和下网板之间的填料,在塔体上对应于填料的部位设有位于塔体两相对侧的进料口和出料口,且进料口位置高于出料口,利于填料流出,而便于其更换。
但是上述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含氨废气吸收塔的结构比较复杂,为保证氨气的吸收效果,需要定期对填料进行更换,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氨气吸收塔,结构简单,除氨效果好。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氨气吸收塔,包括塔体,设置于塔体顶部的出气口,设置于塔体下部的进气口,用于喷淋吸收液的喷淋装置,所述喷淋装置设置于所述塔体的上部,用于循环吸收液的循环装置,所述循环装置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塔体的下部,所述循环装置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喷淋装置。所述喷淋装置包括有循环喷淋管路,所述循环喷淋管路的一端连接有第一循环喷淋支管和第二循环喷淋支管,所述第一循环喷淋支管设置于所述第二循环喷淋支管的下方且与所述第二循环喷淋支管并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吸收液从喷淋装置中喷淋出对氨气进行吸收并进入循环装置,循环装置将吸收液输送至喷淋装置再次对氨气进行吸收。第一循环喷淋支管和第二循环喷淋支管的并联设置使废气经过吸收塔时能够经过两次喷淋净化,保证废气中的氨气吸收彻底,提高对氨气的吸收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循环喷淋支管的下表面和所述第二循环喷淋支管的下表面设置有螺旋喷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螺旋喷嘴的设置使吸收液在喷淋时呈水雾状,增大吸收液与废气的接触面积,提高了对氨气的吸收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循环喷淋支管和所述第二循环喷淋支管通过一连接管相连通,所述连接管上设置有螺旋喷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管的设置使第一循环喷淋支管和第二循环喷淋支管连接于一起,使第一循环喷淋支管和第二循环喷淋支管的结构更加稳定,螺旋喷嘴的设置进一步增大了吸收液与废气的接触面积,提高了吸收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循环装置包括吸收液槽,所述吸收液槽的一端连通有回流管,所述回流管的另一端连通于所述塔体的下部,所述吸收液槽的另一端连接有一循环泵,所述循环泵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循环喷淋管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昌润利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昌润利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23010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废气回收装置
- 下一篇:一种烟气循环流化床脱硫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