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楼板预留洞口套管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920215828.7 | 申请日: | 2019-02-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004959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11 |
发明(设计)人: | 闻忠振;王章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华冶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15/06 | 分类号: | E04G15/06 |
代理公司: | 11327 北京鸿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曹素云;董永辉 |
地址: | 100085 北京市大***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封板 楼板模板 竖向杆 水平杆 套管 套管组件 螺丝钉 开口边 开口式 旋转件 短管 长度方向设置 本实用新型 竖向杆两端 楼板 预留洞口 组件包括 安装孔 反方向 开口沿 卷曲 胶带 穿出 绕管 旋入 洞口 粘贴 匹配 预留 口径 组装 周转 拆除 施工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楼板预留洞口套管组件,与楼板模板和模板封板配合使用。该组件包括开口式PVC管、旋转件、以及短管,开口式PVC管的开口沿管长度方向设置,两个开口边部分别绕管轴反方向卷曲,部分重叠形成套管,套管位于楼板模板和模板封板间的洞中,直径与洞口内径相匹配;在开口边部的末端还粘贴有胶带;旋转件包括竖向杆,以及连接在竖向杆两端的水平杆和螺丝钉,竖向杆穿出模板封板上的安装孔,旋转水平杆将螺丝钉旋入楼板模板中;短管套装在竖向杆上,位于在模板封板和水平杆之间。该套管组件结构紧凑、组装简单、拆除容易、套管内径可根据预留洞口径进行调节,周转使用方便,可保证施工质量,降低工人强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楼板预留洞口套管组件。尤其作为水电专业楼板预留洞口的临时套管构件使用。
背景技术
传统施工方法是在模板上固定按设计要求预留洞口大小的直的钢套管,在混凝土浇筑时套管容易偏位,且固定比较麻烦。套管内部容易进混凝土,套管难以拆除或拆除时容易破坏孔口边缘的混凝土,且极易造成管道安装填充混凝土位置渗水,另外,钢套管的管径固定,无法应用于其他口径的预留洞施工中。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紧凑、组装简单、拆除容易、套管内径可根据预留洞口径进行调节的楼板预留洞口套管组件,其周转使用方便,且可保证施工质量,降低工人强度。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楼板预留洞口套管组件,与楼板模板和模板封板配合使用,该组件包括:开口式PVC管、旋转件、以及短管,其中,所述开口式PVC管中的开口沿管的长度方向设置,两个开口边部分别绕管轴反方向卷曲(即一开口边部绕管轴顺时针卷曲,另一开口边部绕管轴逆时针卷曲),且部分重叠形成套管,所述套管位于楼板模板和模板封板之间,所述套管的直径与预留洞内径相匹配;其中,在开口边部的末端还粘贴有用于固定其的胶带;所述旋转件包括竖向杆,以及固定连接在竖向杆两端的水平杆和螺丝钉,所述竖向杆穿出模板封板上的安装孔,通过旋转水平杆将螺丝钉旋入楼板模板中,进而将模板封板和楼板模板固定;所述短管套装在竖向杆上,且位于在模板封板和水平杆之间,且处于压紧状态。
优选地,所述开口式PVC管是通过将PVC管沿管的长度方向剖开制作而成,其中,剖之前,PVC管的内径大于预留洞洞口内径。
优选地,所述竖向杆和水平杆均由钢筋制成,所述水平杆焊接固定在竖向杆顶端,且与竖向杆垂直,所述螺丝钉焊接固定在竖向杆的底端,且与竖向杆同轴。
优选地,所述短管为直径2cm的PVC管。
优选地,开口边部的重叠部分在套管圆周方向上所占角度范围为1°~180°。更优选地,开口边部的重叠部分在圆周上所占角度范围为1°~60°。具体优选30°。
优选地,所述开口式PVC管的底端还设置有与管壁垂直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支撑在楼板模板上。
优选地,位于套管内侧的一开口边部的外表面上和位于套管外侧的另一开口边部的内表面上设置有魔术贴,用于临时固定两个开口边部。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楼板预留洞口套管组件中套管的内径可调,可根据预留洞口径进行调节,从而可周转应用于各种大小口径的预留洞施工中;该组件具有构造简单、施工方便、容易拆除、周转使用方便的优点,而且使用该组件保证了施工质量,降低工人了强度,适于普遍推广使用。
其中,本实用新型可以充分利用现场材料,PVC管和钢筋不易发生变形,成本较低,施工速度快;进行浇筑混凝土作业时,可直接固定在预留洞口位置,起到临时固定套管的作用,组装简单,易于施工而且预留洞口效果美观;开口式PVC管和旋转件拆除后可重复利用,节约成本,减少项目资金开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华冶科工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华冶科工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21582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