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二次旋风高效除尘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20209723.0 | 申请日: | 2019-02-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982845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24 |
发明(设计)人: | 丁宇峰;唐爱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震业机电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45/16 | 分类号: | B01D45/16 |
代理公司: | 11752 北京国谦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肖应国 |
地址: | 201806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排气管 旋风导流片 筒体 旋风 高效除尘器 旋风除尘器 侧壁上部 除尘效率 分离格栅 筒体内部 小颗粒物 进气管 内固定 筒体顶 格栅 管壁 管腔 灰桶 锥体 延伸 申请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二次旋风高效除尘器,包括筒体、锥体和灰桶,进气管设置于筒体的侧壁上部,排气管设置于筒体顶面的中心位置,并延伸至筒体内部,排气管的管腔内固定有旋风导流片,管壁上设置有出尘格栅,通过设置旋风导流片和分离格栅,使得排气管内形成增强的二次旋风,提高了对较小颗粒物的除尘效率,扩大旋风除尘器的适用范围。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除尘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二次旋风高效除尘器。
背景技术
当前环境污染问题愈演愈烈,空气污染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尤其是粉尘中的污染和防治已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热点问题,特别是PM2.5 的治理已经刻不容缓。
旋风除尘器一般用于捕集5μm~15μm以上的颗粒,其缺点在于无法捕集粒径小于5μm的颗粒,限制了其除尘效率的进一步提高,这主要是因为:传统旋风除尘器中,由切向进气口进入旋风除尘器的气流绝大部分先沿器壁自圆筒体呈螺旋形向下朝锥体流动,形成外涡旋。当气流到达锥体下端某一位置时,即以同样的旋转方向从旋风分离器中部,由下反转向上,继续做螺旋形流动,形成内涡旋。最后净化气体经排气管排出管外,一部分未被捕集的尘粒也由此排出。为了提高除尘器的除尘效率,国内外专家学者对旋风除尘器的研究经久衰,主要涉及的方向包括内部的流场涡流特性、形式、结构、尺寸优化等。例如专利CN201710386032.3在排气管下中心部位设计了若干个长至锥体底部的导流叶片,其目的是想通过颗粒碰撞导流叶片改变颗粒走向,进而提高收尘效果。但是由于导流片的间距从上到下是一致的,刚刚从入口进来的高浓度粉尘气流,本着从低阻力流出去的原则,来不及旋转到筒体或锥体的下面,带着粉尘从上面格栅缝隙直接进入排出口,大大减少了粉尘捕集的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现有旋风除尘器在除尘效率方面的限制,提供一种二次旋风高效除尘器,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连通的筒体和锥体,进气管设置于筒体的侧壁上部,排气管设置于筒体顶面的中心位置,并延伸至筒体内部,排气管的管腔内固定有旋风导流片,排气管的管壁上设置有出尘格栅。
由此,进气管、排气管、筒体和锥体隔断形成第一旋风室;旋风导流片、出尘格栅和排气管隔断形成第二旋风室。
进一步的,旋风导流片包括3-5个顺着气流方向偏转30-60°的叶片。优选的,旋风导流片设置于排气管下端的内外旋气流交接面或其附近;旋风导流片包括4个顺着气流方向偏转45°的叶片。旋风导流片的偏转方向与筒体内气流的旋转方向一致,是旋风得到加强的保证,旋风导流片的作用是使进入第二旋风室的旋风得到加强,成为超速旋风,加强进入第二旋风室粉尘的径向离心力,使得粉尘通过出尘格栅被甩出第二旋风室,回到第一旋风室和各粉尘粒子碰撞,最后沉降到灰桶。
进一步的,出尘格栅安装在旋风导流片的出风方向附近;出尘格栅的格栅间距为1-2毫米;出尘格栅的格栅顺着气流方向偏转30-60°;格栅的数量取决于排风管的大小和格栅间距。格栅缝隙较小,格栅的偏转方向和气流一致,一方面保证小颗粒粉尘可以从缝隙中甩出,另一方面加大风阻和第二旋风室里的高速旋风一起,使第二旋风室的旋风气流速度远远大于第一旋风室,保证了第一旋风室的气流不能轻易通过格栅进入第二旋风室,增加了粉尘在第一旋风室滞留时间,提高了粉尘的捕集效果。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的除尘器设置有两套或多套旋风导流片和出尘格栅的组合。各组合中出尘格栅的格栅间距不同,一般地,在上面段的格栅的间距要小,在下面的格栅间距大。旋风导流片、出尘格栅段和排气管通过粘接或卡扣连接。
进一步的,排气管的底部距离所述锥体上部10-20毫米;锥体的底部还设置有灰桶,锥体与灰桶之间设置有阀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二次旋风高效除尘器通过设置旋风导流片和粉尘分离格栅,使得排气管内形成增强的二次旋风,提高了对较小颗粒物的除尘效率,扩大旋风除尘器的适用范围。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震业机电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震业机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20972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气动离心机
- 下一篇:一种双层立式气液分离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