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风电扭缆防撞隔环有效
申请号: | 201920206070.0 | 申请日: | 2019-02-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96876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26 |
发明(设计)人: | 张伟;项峰;陈宏钢;魏新刚;洪学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运达风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3D80/80 | 分类号: | F03D80/80;H02G3/04 |
代理公司: | 33241 杭州斯可睿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利强<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 |
地址: | 311106 浙江省杭州市杭州余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撞 环状本体 支撑柱 风电 隔环 本实用新型 电缆绑扎孔 辐向 工位 电缆 | ||
一种风电扭缆防撞隔环,包括防撞支撑柱和环状本体,所述防撞支撑柱均匀辐向分布在环状本体四周,相邻的两根防撞支撑柱之间为用以放置电缆的工位,电缆绑扎孔均匀分布在环状本体的圆周上。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重量更轻、既能保护扭缆又能有效的防止下滑而失效的风电扭缆防撞隔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风电扭缆防撞隔环。
背景技术
目前风电机组绝大多数电能传输均采用电缆。由于风电机组内电缆的特殊敷设条件,使得风机内有一段成束竖直悬挂敷设且随机组偏航时扭曲的电缆(既扭缆)。机组一般在扭缆处设置有3个(或多个)电缆护套与机械抱箍来约并保护扭缆。随着风机塔架的高度不断增加,塔架振动幅度及加速度也越来越大。这使得扭缆随着塔架的振动幅度与加速度也越来越大,扭缆带动电缆护套撞击机械抱箍的力度也越来越大,撞击力度的变大与次数更加频繁及其电缆护套自重的综合作用,使得电缆护套更加容易下滑,一旦下滑超过一定距离,电缆护套将不再起到保护扭缆的作用。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已有电缆护套的无法长时有效保护扭缆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重量更轻、既能保护扭缆又能有效的防止下滑而失效的风电扭缆防撞隔环。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风电扭缆防撞隔环,包括防撞支撑柱和环状本体,所述防撞支撑柱均匀辐向分布在环状本体四周,相邻的两根防撞支撑柱之间为用以放置电缆的工位,电缆绑扎孔均匀分布在环状本体的圆周上。
进一步,所述防撞支撑柱与所述环状本体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防撞支撑柱与所述环状本体通过电缆绑扎孔采用螺栓固定连接。
所述电缆绑扎孔为腰圆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主要表现在:
(1)防撞支撑柱与环状本体采用分体式结构,可根据需要增减防撞支撑柱,灵活方便。
(2)防撞支撑柱有效的阻止了环装本体及电缆与机械抱箍的撞击与磨损,起到了缓冲的作用。
(3)防撞支撑柱与环状本体组合而成的风电用扭缆防撞隔环相对于电缆护套重量大大减轻,能有效的避免下滑,能长时间起到保护电缆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风电扭缆防撞隔环的三维示意图。
图2是风电扭缆防撞隔环的主视图。
图3是风电扭缆防撞隔环的左视图。
图中的标号分别为:
1防撞支撑柱;2环状本体;3电缆绑扎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参照图1,一种风电扭缆防撞隔环,包括防撞支撑柱1和环状本体2,所述防撞支撑柱1均匀辐向分布在环状本体2四周,相邻的两根防撞支撑柱1之间为用以放置电缆的工位,电缆绑扎孔3均匀分布在环状本体2的圆周上。
进一步,所述防撞支撑柱1与所述环状本体2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防撞支撑柱1与所述环状本体2通过电缆绑扎孔3采用螺栓固定连接。
所述电缆绑扎孔3为腰圆孔。
所述环装本体2尺寸大小可根据电缆数量选定,形状为圆环形,结构可变化多样;所述电缆绑扎孔3均匀分布在环状本体2的圆周上,穿透内外侧面。所述防撞支撑柱1与环状本体2均采用强度高、韧性好、耐磨的尼龙材料。同样在保证材料性能的同时,可选用其他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运达风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运达风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20607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通过配重方式辅助平台盖板开合的装置
- 下一篇:多路活塞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