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主被动发射率辅助测量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204683.0 | 申请日: | 2019-02-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9624372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12 |
发明(设计)人: | 吴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21/35 | 分类号: | G01N21/35 |
代理公司: | 北京志霖恒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35 | 代理人: | 王雨桐 |
地址: | 10010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外层保护壳 发射率 漫反射 主被动 内层 孔洞 辅助测量装置 本实用新型 辐射光源 温度调控 样本托盘 入射口 套筒 外接 测量 不确定性 环境辐射 内部设置 竖直设置 主动光源 样本区 底端 贴合 侧面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主被动发射率辅助测量装置,包括外层保护壳、温度调控面板、主动辐射光源入射口;外层保护壳的顶端竖直设置有外接套筒、底端设置有样本托盘;外层保护壳的侧面上分别设置有温度调控面板、主动辐射光源入射口;外层保护壳的内部设置有内层漫反射桶;内层漫反射桶的顶部开设有孔洞,孔洞的孔径大小与外层保护壳上外接套筒的孔径大小相同;内层漫反射桶的底部与样本托盘的圆形样本区贴合。本实用新型不仅克服了传统主被动测量方式中主动光源对环境辐射的不确定影响,而且减少了测量结果的不确定性,实现了发射率的精准测量,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测量装置,尤其涉及一种主被动发射率辅助测量装置,属于地表发射率测量领域。
背景技术
地表发射率作为地表固有属性之一,在遥感领域一直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地表发射率也是目前大气和地表温度产品生产环节的必要参数之一。与遥感地表温度的测量不同,地表发射率是波长的函数,因此其观测方式更为复杂。
目前,地表发射率的测量方法更多的是以间接的被动测量方式为主,如基于实验室环境的红外光谱测量仪,即通过分别对人工制作的目标样本和参考金板进行测量,首先消除环境辐射的作用,从而减少辐射传输方程中的未知数个数,使其可解,并最终实现发射率的估算测量;不同于实验室环境的测量方法,另一种常见的测量仪器则是可适用于室外环境的便携式红外光谱测量仪,其测量原理相似,仍是通过两次测量实现发射率的估算测量。
不同于上述两种常见的被动发射率测量方法,研究学者也提出了结合主动光源的主被动发射率测量方法,然而,由于主动光源的加入,导致其对实验室环境要求极为严格,因为随着主动光源的加入,同样对环境辐射造成了未知的影响,从而增加了测量结果的不确定性。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主被动发射率辅助测量装置。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主被动发射率辅助测量装置,包括外层保护壳、温度调控面板、主动辐射光源入射口;外层保护壳的顶端竖直设置有外接套筒、底端设置有样本托盘;外层保护壳的侧面上分别设置有温度调控面板、主动辐射光源入射口;
外层保护壳为六面体型,其内壁为圆柱形切面;外层保护壳的内部设置有内层漫反射桶;外层保护壳的顶部开设有孔洞,孔洞内安装有外接套筒;
外层保护壳的一个侧面上方设置有温度调控面板;温度调控面板通过导线与内层漫反射桶相连接;
外层保护壳的另一个侧面上部设置有主动辐射光源入射口;主动辐射光源入射口为圆形入口且贯穿至内层漫反射桶的内壁;主动辐射光源入射口的外部设置有可旋转的切面封闭盖;
样本托盘为可取出抽屉式形状;样本托盘的中部设置有圆形样本区;样本托盘的下方设置有可移除的扣盖;
内层漫反射桶的内壁为凹凸不平的刻纹表面;内层漫反射桶的顶部开设有孔洞,孔洞的孔径大小与外层保护壳上外接套筒的孔径大小相同;内层漫反射桶的内壁设置有热导层;内层漫反射桶的底部均匀设置有多根热电阻探针;内层漫反射桶的底部与样本托盘的圆形样本区贴合;内层漫反射桶的内壁半径小于样本托盘的圆形样本区半径。
内层漫反射桶的内壁材质为具有高反射率的镀金漫反射材料。
温度调控面板通过温控器与内层漫反射桶内部的电加热组件相连接;温度调控面板通过内铺于外层保护壳内的导线与电源相连接。
可移除的扣盖设置于外层保护壳的底部;外层保护壳与内层漫反射桶之间设置有隔温夹层。
温度调控面板由数字显示屏和调控按钮组成;调控按钮为三个,分别为升温按钮、降温按钮、温度设定按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20468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