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边形阀球有效
申请号: | 201920200590.0 | 申请日: | 2019-02-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943079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24 |
发明(设计)人: | 肖登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昕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5/06 | 分类号: | F16K5/06;F16K5/08 |
代理公司: | 北京知呱呱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77 | 代理人: | 赵白;杨乐 |
地址: | 100005 北京市朝阳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阀球本体 主流道 阀球 本实用新型 次流道 阀门 流道 中心轴线对称 球面 阀体内腔壁 互相平行 开关力矩 外侧延伸 一体成型 阀门口 密封部 上球面 外边缘 变小 端角 卡涩 外壁 体内 堵塞 贯穿 延伸 配合 | ||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多边形阀球,所述多边形阀球包括设置在阀体内的阀球本体和在阀球本体上贯穿设置的主流道,并在阀球本体两侧的外壁上一体成型有沿主流道的中心轴线对称设置且互相平行的截面,所述截面和主流道端口的外边缘均沿阀球本体的球形曲面向外侧延伸并形成用于配合在阀门口上的密封部,所述阀球本体的上球面和下球面上分别沿阀球本体的球面开设有方形的凹槽并形成次流道,所述次流道的四个端角沿阀球本体的球形曲面向外延伸。本实用新型一方面可以形成多个流道,能够避免流道堵塞及阀门卡涩、失效等现象发生,另一方面可以减少阀球本体与阀体内腔壁的接触面,使阀门需要的开关力矩变小,方便使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阀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边形阀球。
背景技术
现有的球阀主要包括球体、阀座、阀杆。其中在球体中部开有一圆柱形的通孔,使球体将阀门分隔成与入口相通的第一腔室及与出口相通的第二腔室,旋转阀杆可以带动球体旋转,对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进行选择性的连通或隔断,可用于流体的调节与控制。
但是现有球阀中,球阀在开关的中间状态,只有一个流道,管道流体中的有杂质、粉未类的介质会残留、沉积在阀体内腔,造成阀门球面卡涩损坏,密封破坏,阀门内漏;并且球体与阀座始终接触,阀门开启力矩大,加之阀门内腔附着有沉积物,随着运行时间推移,开启力矩增大,严重时甚至阀门打不开。
实用新型内容
为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多边形阀球,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球阀只具有单一流道而导致阀体内腔容易堵塞固体颗粒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边形阀球,所述多边形阀球包括设置在阀体内的阀球本体和在阀球本体上贯穿设置的主流道,并在阀球本体两侧的外壁上一体成型有沿主流道的中心轴线对称设置且互相平行的截面,用于阀球本体在开关中间状态使截面与阀座内腔壁之间形成供流体流过的间隙。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特征还在于,所述截面和主流道端口的外边缘均沿阀球本体的球形曲面向外侧延伸并形成用于配合在阀门口上的密封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特征还在于,所述阀球本体的上球面和下球面上分别沿阀球本体的球面开设有方形的凹槽并形成次流道,所述次流道的四个端角沿阀球本体的球形曲面向外延伸截面和主流道之间,用于阀球本体在开关中间状态置于阀门口。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特征还在于,所述阀球本体上方的外壁上开设有连接口,用于连接固定阀杆。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通过在阀球本体两侧的外壁上一体成型有沿主流道的中心轴线对称设置且互相平行的截面,使阀球本体加工为多边形,一方面当阀球本体在开关中间状态时,截面与阀座内腔壁之间能够形成较大的供流体流过的间隙,从而使阀球本体除主流道外,其两侧也能够形成多个流道,针对粉未类或含杂质的介质能够避免流道堵塞及阀门卡涩、失效等现象发生,另一方面将阀球本体的两侧曲面设置成水平的截面,在旋转阀球本体打开阀门的时候,阀球本体上仅呈球形曲面的密封部与阀门的腔内壁接触,从而减少阀球本体与阀体内腔壁的接触面,使阀门需要的开关力矩变小,便于阀门的打开或关闭,其结构简单,重量减轻,成本降低,方便使用,且适用于软、硬密封球阀,浮动球阀以及耳轴式固定球阀等。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昕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昕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20059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